成本1亿上映1天就被判死刑,观众齐刷退票,这电影就是个笑话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07-24 21:36
资质办理服务中心 - 服务中心

暑期档终于热闹起来了!

大鹏导演的功力不减,影版《长安的荔枝》比起剧版更加尊重原著,上映7天票房已突破3亿,排片占比高达25%,是同档期最高,目测有可能成为今年暑期档最大的赢家。

而姜文时隔七年的回归之作《你行!你上!》也热度颇高,影片是非常典型的“姜文”风格,争议不小,上映后掀起一阵讨论热潮,赚足了眼球。

但,最让人惊喜的还是国漫《罗小黑战记2》,上映七天票房近2亿,成绩斐然的同时,口碑也相当不俗,在豆瓣上斩获8.6的高分,真不愧是“国漫之光”。

不过,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同样是国漫,《聊斋:兰若寺》(以下简称《聊斋》)却一言难尽。

明明是耗资1亿的大制作,可眼下上映13天,累计票房仅1.7亿,更离谱的是影片的口碑,豆瓣上3万人打出6.6的评分,点开评论区,能看到清一色的一、二星差评,观众的吐槽犀利无比——“中国动画有你们真是完了”、“一部烂片等于六部烂片”。

所以,这部电影的问题究竟出在哪?

剧情低龄,毫无新意

《聊斋》讲述书生蒲松龄行路遇险,不得已只能夜宿兰若寺,结果被蛤蟆精灵蟾上人和乌龟精玄龟子带到了一口古井底下,以评判者视角见证五个跨越时空的奇幻事件。

《聊斋志异》本就是短篇集,改编成单元形式还算巧妙,然而每个故事的成色实在太拉胯了。

第一单元的《崂山道士》,是毛毡动画风格,人物和场景都毛茸茸的,乍一看确实有几分可爱。

然而,剧情可以说毫无新意,《崂山道士》的故事本就广为人知,影版却没有做任何改编,就像将课本内容照抄到荧幕上,从人设到主题,毫无变化。

追光向来擅长“旧瓶装新酒”,但这个《崂山道士》给我的观感是“老酒装新壶”,看来看去没什么新鲜感。

一个人尽皆知的、简单的寓言故事,实在难以深入人心。

第二单元《莲花公主》的剧情比《崂山道士》还要幼稚。

原著《莲花公主》讲的是书生梦入蜂国与莲花公主缔结奇缘,结尾却发现不过一场蜂巢幻梦,亦真亦幻,似是黄粱一梦。

然而影片直接改成中二少年的自恋幻想,小男孩靠“做梦”成为英雄,故事俗套又简单,像是幼儿动画,对标群体应该是学龄前儿童。

实不相瞒,都快给我看睡着了。

第三单元是熟悉的《聂小倩》。

故事改编颇为大胆,聂小倩穿越到民国,和医生宁采臣来了一场“旷世之恋”。

但,其实讲的还是“人鬼情未了”的套路,故事换汤不换药,无论背景设置在民国,还是清朝,都对故事没什么影响。

而且,原著《聂小倩》通过“人鬼之恋”,讲述对人性善恶和救赎的探讨,但影版的故事中心不明确,看来看去一头雾水。

第四单元《画皮》和第五单元《鲁公女》算是电影中比较好的两段了。

这两单元都对原著有所改编,内核也很值得思考,但也就是及格线的水平,无法抬高整部影片的质量。

能感觉到,追光的野心不小,想打造五个不同风格的动画短片,讨好各类受众。

但,却根本没有找准市场定位,前两个单元过于低幼,像给小学生看的,后三个又惊悚、内涵,面向成年观众。

而且,五个故事的主题之间没有多大关联,有些“生搬硬套”。混乱的台词,多而无用的叙事,真有种“为了一盘醋,包了顿饺子”的感觉,挨骂属实不冤。

叙事俗套,内容缺乏灵魂

追光动画作为中国动画电影中的龙头,一向立足“新文化”的改编,致力于在传统文化中寻找灵感。

从成绩上看,这不得不说是一部好棋,比如“白蛇”系列,从2017年的《白蛇:缘起》到去年的《白蛇:浮生》,全都口碑、票房不俗。

《长安三万里》更是好评如潮,豆瓣上70多万人打出8.3高分,票房高达18亿,绝对是“国漫标杆”一样的存在。

然而,与《长安三万里》同班底的《聊斋》,却扑了一地,差距到底在哪?

依我看,最主要原因的是对于原著的改编。

追光这次有些畏手畏脚,前三个单元,基本都是照搬原著,不敢大刀阔斧的去改,哪怕技术依旧顶尖,也不过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拍《长安三万里》时,可以让诗人纵马豪情,把唐朝诗人的诗魂具象化,可在拍《聂小倩》时,只敢给故事换了个民国版的“皮肤”。

差距,已经一目了然。

结语

从年初票房“捅破天”的《哪吒之魔童闹海》到暑期档口碑再创新高的《罗小黑战记2》,不难看出国漫一直都在进步之中。

然而,作为中国动画的龙头企业,追光动画这次却有些失手,《聊斋:兰若寺》无论口碑还是票房都不如人意,希望追光能记住这次的教训,带来更好的作品吧。

而眼下,真正的口碑之作、主旋律电影《南京照相馆》正在点映之中,观众反响热烈,暑期档的竞争已经越发激烈,不知道哪部电影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那么,你对这部《聊斋:兰若寺》的评价如何呢?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