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后复种正当时 一地两茬促增收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07-24 13:02
知识产权服务中心 - 服务中心

本文转自:银川日报

作者:梁小雨 实习生 张哲禹

7月23日,麦茬地褪去金黄色,贺兰县金贵镇金贵村的田间地头迎来了第二茬播种。当天,蔬菜播种机在田垄间穿梭,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种子与滴灌带同步入土,拉开了当地麦后复种的序幕,也为农户播下增收希望。

近年来,为有效破解“一熟有余、两熟不足”的生产瓶颈,化解单种小麦效益偏低的现实难题,同时为农民拓宽增收渠道,我市在着力提升小麦单产水平的基础上,积极抢抓小麦收获后的土地空闲期,大力推广麦后复种模式。通过示范“粮—菜”“粮—饲”“粮—油”等多元复种增效路径,以“一地两用、一年两茬”的耕作方式,推动农业种植制度从单一模式向“复种两熟”转型,既实现土地效益的最大化,又达成“前茬稳粮、后茬增效”的双重目标。

在金贵村的田间地头,村民们正围着蔬菜精播机进行调试。宁夏轩阳惠农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杨立华介绍,这是刚从山东省采购的新设备,不仅能精准播撒种子,还能同步铺设灌溉管,大大提高了播种效率。操作手们额头渗着汗珠却丝毫不敢懈怠,时而俯身观察种子下落的密度,时而调整机器的行进速度。

“我们村的630亩小麦刚收完,麦茬地就立刻准备种蔬菜了!”金贵村党支部副书记王燕介绍,今年村里小麦平均亩产达500公斤,7月18日小麦收割刚结束,就组织农户开展复种,主打盘菜、菠菜、香菜、紫甘蓝等品类。“这一茬能带动周边100多人务工,从播种到采收,大家在家门口就能挣钱。”王燕说道。

麦后复种模式为农户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增收红利。杨立华指着眼前的地块算了笔经济账:“我们在40亩地里种菠菜、80亩地里种香菜。菠菜30天到35天就能收,亩产超1000公斤;香菜40天到45天成熟,亩产500多公斤。按照去年的行情,每亩香菜地效益约2000元,每亩菠菜地效益能达到4000元。”

同样忙于复种的还有永宁县望洪镇望洪村的永宁县潘光兴农业专业合作社。在该合作社的种植基地里,十余名村民正俯身忙碌,他们的袖口被汗水浸透,却依旧手脚麻利地移栽紫甘蓝幼苗。菜苗在田垄间排起整齐的队列,与远处的麦茬地相映成趣,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农事画卷。

这片600亩的土地,一周前刚迎来小麦丰收。种植户潘向阳介绍,今年种植的宁3015小麦亩产达550公斤,收益可观。更让他安心的是,政府对种植小麦的给予每亩200元的财政补贴,为丰产增收添了份保障。

7月15日小麦颗粒归仓,7月19日复种工作便紧锣密鼓地展开。“时间不等人!”潘向阳介绍,必须抢在7月24日左右完成600亩紫甘蓝、绿甘蓝的栽种,机械化耕作便在此时派上了大用场。旋耕机驶过,麦茬被粉碎还田,平整的土地为菜苗扎根创造了条件。田间地头,有的村民负责运送幼苗,有的专注于定植,还有的忙着浇水定根,泥土的芬芳里满是忙碌的气息。

麦后复种不仅增加了土地产出效益,也稳定了种植户的种粮信心。潘向阳说:“开春种菜风险太大,气候不稳定,倒春寒一来就可能血本无归。麦后复种冷凉蔬菜,既避开了气候风险,又能充分利用土地。”据了解,这些紫甘蓝预计10月下旬收获,加上政府给予的每亩150元复种补贴,收益值得期待。

复种带来的不仅是土地效益的提升,更带动了周边农户增收。正在移栽菜苗的村民李花擦了擦额头的汗,脸上带着笑意说:“每天都能有收入,在家门口就能务工,比外出打工方便多了。”从7月19日起,基地日均用工60人左右,持续的务工机会让村民的钱袋子渐渐鼓了起来。

本报记者 梁小雨 实习生 张哲禹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