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羊城晚报
![]() |
□文/孔德淇 图/春鸣
近日,“12306回应高铁不要食用方便面提醒”的话题冲上热搜。
方便面作为平价、便捷又能快速饱腹的食物,一直是不少旅客长途出行时的饮食选择。但高铁车厢是典型的密闭公共空间,平均运行时间2-4小时,在这样的环境中冲泡方便面,浓郁的气味会迅速弥漫整个车厢,久久不散,影响部分乘客原本应有的舒适乘车体验。
事实上,高铁上能不能吃方便面,并不是“二选一”问题。化解这场争议,铁路部门需要转换管理思路,在服务与管理上实现双升级。在服务方面,优化餐食供应是关键。增加餐食品类,引入各地特色小吃,满足不同乘客的口味。同时,进行价格分层设置,除了高价盒饭,提供更多20元以内的平价餐食,让乘客有更加实惠、多样的选择,这样才能真正让旅客吃得舒心、吃得实惠,从而减少对方便面的需求。
在管理方面,可进一步优化现有就餐车厢的功能定位,将方便面等气味较浓的食物集中到就餐车厢食用,既满足部分乘客的饮食需求,又能通过物理空间的区隔,最大程度降低对其他车厢乘客的影响。这种精细化管理,既能守护公共环境的舒适度,又能兼顾不同群体的合理权益,让公共空间的利益平衡更具温度与可行性。
高铁“禁泡令”的讨论,不只是一碗面的问题,而是公共服务如何更好适应社会发展和民众需求的缩影。在追求更高效出行的同时,我们也在追求更舒适、更文明的出行体验。这既需要管理者提升管理智慧,也需要每一位乘客增强公共意识。唯有如此,才能在公共空间里奏响和谐的文明乐章,让出行不仅是抵达目的地,更是一段美好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