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新疆日报
昭苏
万亩无芒雀麦饲草迎来大丰收
本报昭苏7月22日讯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马帛宇报道:15日,昭苏天马旅游文化园以西20公里处,一望无垠的无芒雀麦饲草基地金黄色草浪随风起伏,机械化收割设备穿梭其间,空气中弥漫着牧草的清香……
自治区优质饲草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站长王延飞介绍,这个无芒雀麦饲草基地初建于2021年,由自治区优质饲草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团队联合当地与企业共同建成,其中有500亩原种田、1500亩种子高产田和8000亩混播饲草田。每年可收获2—4茬,干草亩产量10—15吨。今年迎来大丰收,预计产量较去年增长20%。
5年来,基地在品种培育方面不断创新,平均亩产从过去的100公斤激增到如今的近1000公斤。基地目前栽植品种以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披碱草无芒雀麦品种改良岗培育的“新雀3号”无芒雀麦为主,该品种株型直立整齐,分蘖多,具有抗旱、抗寒、耐贫瘠能力强等特点,可作为优良牧草用于人工草地建设,也可作为天然草地补播改良。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披碱草无芒雀麦品种改良岗专家靳瑰丽介绍,昭苏属温带冷凉气候,年平均气温2.9摄氏度,无霜期达98天,年均降水500多毫米,黑钙土腐殖层厚、有机质丰富,非常适合种植该品种。独特的自然条件下,将无芒雀麦草与豆科草混播,亩产量可提高30%左右,蛋白质含量将超15%。
这样的“营养餐”马儿们很喜欢吃。经测试发现,该品种饲草马食用后不仅对肠胃很友好,而且也会使孕马尿质量提高,有助于提升耐力和增膘速度,让马儿们在赛事中表现更加稳定。
如今,这种被称作“软黄金”的乡土草种,正以万亩规模扎根“天马故乡”,助力退化天然草地提质增效,保证畜牧业优质饲草供应,为草业发展开辟出融合畜牧、生态与经济的新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