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从命运的高台被狠狠地推下,可是他们不会放弃,而是依然能从深渊里抬头望见光。
昔日体操冠军桑兰,就是这样一个人。
她曾是万众瞩目的体操明星,被称为跳马小天后,也是在瞬间从巅峰坠入谷底的17岁少女,一场训练事故改变了她的一生。
当所有人以为,她的人生已定局,她却用几十年的坚持重新改写了剧本。
不过,关于她的争议也没有停止过,有人说她勇敢,也有人说她贪婪。
今天,再回头看桑兰的一生,我们该如何判断呢?是悲情英雄,还是自我营销的“符号”?
01
1998年7月的纽约,正值世界友好运动会开赛前夕。
赛场上,中国体操队的热身训练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桑兰在完成一个看似平常的动作时,身体失控,头部重重摔在地上。
现场顿时陷入慌乱,她被紧急送往医院,数小时后,医生冷静地给出诊断,颈椎重伤,胸部以下完全瘫痪。
这一年,桑兰17岁,原本是国家队最被寄予厚望的新星,她训练刻苦,成绩亮眼,是体操圈公认的明日之星。
如果不是这场意外,她很可能会在悉尼、雅典的赛场上斩获奖牌,成为另一位“刘璇”或“邢傲伟”。
可命运没有给她多一次机会。
事故之后,她被困在病床上,最初连动一下手指都做不到。
那时候,她最常问的一句话是:“我还能再练体操吗?”但没人敢给她答案。
现实冷酷,但桑兰必须接受自己将终生与轮椅为伴的事实。
不过,这个17岁的女孩,没有崩溃,她学着咬牙说话、重新刷牙、练习写字。
她不甘心成为被同情的对象,她要做的,是活出属于自己的第二人生。
02
重返公众视野后,桑兰没有选择沉默,也没有回避自己的伤痛,而是主动拥抱它。
她开始写博客,参加节目,成为残疾人运动会的火炬手,还担任北京申奥形象大使,一步步走回舞台中央。
不少人称她为“微笑天使”,因为哪怕坐在轮椅上,她依然笑得很灿烂。
她还成为一档体育节目的主持人,语言流畅,逻辑清晰,让人很难把她和“高位截瘫”的标签联系起来。
后来,她更是凭借优异的高考成绩被破格录取进北大,学习新闻传播,继续用文字和语言发声。
一时间,桑兰成了励志的代名词,很多人说,她活出了人生下半场的榜样模样。
可就在大家都以为她将永远是正面教材的时候,她却主动挑起了一场舆论风暴。
2011年,她在纽约提起一纸诉讼,将包括主办方、美国医院、罗马尼亚体操队教练在内的25个机构与个人告上法庭,索赔金额高达19亿美元。
她声称,是有人故意在她热身时移走了垫子,才导致了这场致命的事故。
消息一出,网友们哗然。
有人力挺,认为她终于敢于为自己讨公道,也有人开始质疑,认为她炒作、贪婪,把多年积攒的口碑亲手毁了。
更让风评急转直下的,是她指控当年负责照顾她的美国华人监护人夫妇“对其有特殊行为”,但始终未给出明确证据。
这让原本同情她的部分民众开始摇头,她到底是真的维权,还是另有所图?
03
在之后长达三年的拉锯战中,这场官司没有得到明确的胜利结果。
2014年,桑兰主动撤诉,理由是尊重事实,避免误解,但舆论已然发酵完毕。
一夜之间,曾经的全民偶像,变成了备受非议的问题人物,可这件事并不容易下定论。
首先,事情过去太久,关键证据早已无法还原,桑兰提供的陈述确实存在模糊之处。
但同样重要的是,一个当年才17岁的姑娘,身处异国他乡,语言不通,身体瘫痪,要去完整复述一段事故本身就不容易。
更何况,从她那天摔倒的那一秒起,她的生活就彻底改变了。
没有人可以替她承受那种被锁进身体的痛苦,也没人能真正理解,是什么让她选择站出来发声。
对与错,有时并不像旁人想得那么清楚。
04
如今,距离那场意外已过去26年,桑兰已经从那个青涩少女变成了一个母亲、妻子。
2013年,她和黄健走进婚姻的殿堂,不久之后,他们的儿子出生了。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她也公开表示,想再要一个孩子。
这位曾在伤痛中重启人生的女性,如今正过着平凡但充实的日子。她仍然坐着轮椅,但她的心早就站了起来。
很多人对她的印象停留在那场官司上,觉得她毁了自己,但这真的公平吗?
一个人,一生中只要做错一件事,就应该被全面否定?
她曾顶着全世界的关注承受了常人难以承受的苦难,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不肯向命运低头。
从读大学、到做主持人、再到婚姻生子,桑兰每一步都走得实实在在。
就连那场官司,不论动机如何,她也始终在用合法手段为自己发声。
这样的坚持,值得被尊重。
05
我们喜欢“完美”的人,却总忘了“人”本来就有缺点。
桑兰的故事里,有高光、有争议、有误解也有挣扎。
但最动人的,从来不是她受过多少苦,而是她在苦难之后,仍然选择去热爱生活、追求幸福。
她从不躲在同情里自怜,也没有把轮椅当成遮羞布。
她用自己的方式告诉我们,哪怕命运一开始就不公,你依然可以活得漂亮。
所以,我们不该用一句话定义一个人,更不能只因为她不再是“那个乖巧的冠军”就否定她全部的价值。
真实的人生不是童话,但正因为真实,才更值得被理解和尊重。
桑兰也许不再是全民偶像,但她的勇气,依旧是这个时代最稀缺的力量。
来源/砍柴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