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校焕新颜,曲靖一小藏秘密,孩子成长有惊喜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07-23 14:06
软件著作权服务中心-企业CBD - 服务中心

曲靖市第一小学,一所百年老校,藏在爨文化博物馆对面的爨碑亭旁,散发着古朴又鲜活的气息。这所学校从1918年建校至今,成了“全国文明校园”,靠的不是花哨的口号,而是实打实的教育:让孩子在美和德中长大,既有传统文化的根,又有现代科技的翼。到底怎么做到的?咱们来细细聊聊。

学校把“崇德尚美”当核心,简单说,就是教孩子做人要正直,生活要美好。他们有个“七维德育”体系,听着复杂,其实就是把品德教育融入日常。课堂上教做人的道理,课外有红色故事讲革命历史,还有行为习惯的培养,比如教孩子懂礼貌、守规矩。这些都不是空话,学校用实际行动让孩子明白什么是“好”。

传统文化是曲靖一小的招牌。学校是滇剧和爨乡古乐的传承基地,孩子们从小就学地方戏曲,不是随便唱两句,而是正儿八经当必修课。校园里还有明代斗母阁遗址和一棵五百年紫薇树,带着孩子去这些地方搞研学,讲“古鱼王国”和“爨文化”的故事。孩子不光听故事,还亲手摸历史,文化就这样种在心里。

科技教育也没落下。学校开了35个科技社团,从机器人到编程,样样有。学生在省里、国家的科技比赛中拿奖拿到手软。这可不是光靠天赋,老师带着孩子一步步做项目,培养动脑又动手的本事。传统和科技两手抓,孩子既懂根又会飞。

家校合作是这所学校的亮点之一。他们有个“家长百家讲坛”,不是让家长来听课,而是请家长当“老师”,讲自己的职业、经验,甚至是生活故事。家长成了课程的一部分,孩子学得更带劲。还有一门“食育”课,教孩子做地方小吃,比如曲靖的米线、烧饵块,既学文化又练劳动,孩子爱得不得了。

劳动教育在曲靖一小也特别有意思。他们不光让孩子扫地、种菜,还把劳动和科技、心理教育结合。比如,孩子可能一边学种花,一边了解植物的科学知识,顺便聊聊怎么管理情绪。这种教育方式,让孩子觉得劳动不枯燥,反而挺有趣。

学校的环境也是一大特色。校园里古树、古建筑和现代教室混搭,传统和现代撞在一起,特别有味道。孩子在这儿上学,感觉像在历史和未来间穿梭。老师常说,校园不仅是学习的地方,更是让孩子感受到“美”的地方。

数据也能说明这所学校的实力。截至2023年,曲靖一小拿下了多个“国字号”荣誉,比如全国文明校园、全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这些奖不是白来的,背后是老师和学生一起努力的结果。学校还统计过,毕业生中有超过90%的人说,学校的教育让他们对家乡文化更骄傲,对未来更有信心。

说到毕业生,他们的回忆特别感人。很多人提起在曲靖一小的日子,都会说:那段时光有温度。有的记得老师带他们去爨碑亭写生,有的记得第一次在科技比赛中获奖的激动。学校不只教知识,更让孩子觉得学习和生活是有趣的事。

这种教育方式,其实挺接地气。学校没把孩子逼成“考试机器”,而是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闪光点。无论是喜欢唱滇剧的孩子,还是爱搞科技发明的学生,学校都给空间让他们试、让他们闯。这不就是教育的本意吗?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带着品德和本事走出去。

曲靖一小的故事,讲到这儿还没完。他们的成功,其实给很多学校提了个醒:教育不只是分数,还得有文化、有温度、有未来。你觉得这样的学校怎么样?如果是你,会不会也想让孩子在这儿读书?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