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昙镇百亩“沉睡田”复耕记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07-22 01:10
业财融合服务中心 - 运营部

本文转自:海东日报

□本报记者 赵新秋 石军 摄影报道

盛夏时节,海东市乐都区瞿昙镇阳坡村莲花台耕地上,百亩油菜花田翻滚着金浪,蜂蝶翩跹,馥郁的香气浸透山野——这生机盎然的景象,与去年此地的荒芜形成了鲜明对比。

“我当了一辈子的农民,见不得土地撂荒。”海东连鸿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石连换拄着锄头立在田埂上,感慨万分。这片撂荒地的华丽“蝶变”,正是瞿昙镇创新思路,探索“合作社+流转”模式,破解“谁来种、怎么种”难题,有力推进非粮化耕地复耕、端稳“饭碗田”的生动缩影。

今年初,借力瞿昙镇推进非粮化复耕的东风,石连换的合作社集中流转了晁家村及周边百余亩荒地。“土地有租金,农户不亏本!”石连换掰着指头算起了“共赢账”:合作社统一规模化经营,种植油菜、马铃薯,机械化作业使成本直降三成,产量却实现翻番。更关键的是,农忙时可吸纳多名村民务工,家门口就业,人均日增收超百元。“土地盘活了,饭碗端稳了,集体个人双赢!”石连换的话道出了新模式的核心优势。

花田的蜕变,源于石连换带领合作社的大胆实践,更是瞿昙镇政府引导土地集约化经营的成果。面对土地撂荒、苗木占用等难题,镇政府主动作为,牵线搭桥,引导农户向合作社、种植大户有序流转土地,推动“小田并大田”,实现集约高效经营。这为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提供了可复制的“瞿昙方案”。

“非粮化复耕是保障粮食安全的‘责任田’,更是乡村振兴的根基!”瞿昙镇农业农村干部张芸芸的话语铿锵有力。近年来,瞿昙镇将耕地保护责任压实,建立台账,将苗木清退、土壤改良、作物轮作等复耕任务精确分解到人,田间督查记录本上写满了进度与成效。精耕换来硕果,目前,马铃薯、油菜、富硒杂粮等粮油作物种满了瞿昙镇的山头田间。梯田改造后,各类农作物普遍增产,村民的“钱袋子”实实在在地鼓了起来。

河湟谷地的风拂过瞿昙镇复耕的田垄,吹响的不仅是丰收的序曲,更是一曲以创新模式唤醒“沉睡田”、用责任担当守护“饭碗田”的嘹亮凯歌。这片焕发生机的土地,不仅承载着金色的希望,更夯实了粮食安全的根基,铺展着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