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艺魂——中国艺术研究院抗战文艺典藏展”在京开幕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07-21 23:33
企业头条 - 宣传部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文献馆承办的“烽火艺魂——中国艺术研究院抗战文艺典藏展”于2025年7月16日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开幕。


《黄河大合唱》(延安稿) 光未然词、冼星海曲 21.2cm×33.6cm 手稿 1939年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文献馆藏


《黄河大合唱》(延安稿) 光未然词、冼星海曲 21.2cm×33.6cm 手稿 1939年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文献馆藏


《黄河大合唱》总谱(莫斯科稿) 光未然词、冼星海曲 35.7cm×22.5cm 手稿 1941年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文献馆藏


《黄河大合唱》总谱(莫斯科稿) 光未然词、冼星海曲 35.7cm×22.5cm 手稿 1941年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文献馆藏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周庆富在致辞中表示,本次展览既是对历史的铭记、对先烈的缅怀,更是对伟大抗战精神的传承与弘扬。中国艺术研究院作为我国唯一的国家级综合性学术机构,自创建伊始便汇聚了王曼硕、马彦祥、王朝闻、张庚、葛一虹、朱丹、苏一平、江有生、贺敬之、马可等一大批具有延安鲁艺背景的艺术家和学者。同时,中国艺术研究院在传承延安鲁艺精神的基础上,持续积累并整理了一批极具历史价值的红色艺术文献与作品,它们不仅记录了历史的烽火岁月,更生动地展现了艺术家们以文艺为武器的战斗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奋斗精神。

中国艺术研究院青年学者代表、中国文化研究所副所长谷卿在发言中说道,作为青年学者,他们不仅在触摸历史肌理、接受心灵洗礼,更在承接一份跨越时空的文化使命。当代学者将通过珍贵的文献,深入体认和领悟艺术如何在党的领导下,成为唤醒民众、凝聚力量、记录历史、传承精神的强大武器。


冼星海指挥鲁艺合唱团排练《黄河大合唱》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文献馆藏


《卢沟桥抗战》 沃渣 11.5cm×14.3cm 木版画 1937年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文献馆藏


《当敌人搜山的时候》 彦涵 23cm×18cm 木版画 1943年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文献馆藏


《不忘此仇》组画之废墟 王琦 8.5cm×7cm 木版画 1939年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文献馆藏


中和戏院一九三一年七月一日戏单 23.3cm×30.7cm 纸本 1931 年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文献馆藏


第一舞台一九三二年二月二十九日戏单 24cm×32cm 纸本 1932年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文献馆藏

本次展览精心策划了“战歌震山河”“兰台唱金戈”“刀笔砺丰碑”三大展区,共展出140余件套抗战时期音乐、戏曲与美术领域的珍贵历史文献和艺术作品。“战歌震山河”展区陈列有冼星海多件创作手稿、日记及其使用的钢笔、小提琴、钢琴等珍贵遗物。其中还特别展出了2003年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的《黄河大合唱》手稿——1939年“延安稿”与1941年“莫斯科稿”。“兰台唱金戈”展区聚焦梅兰芳“蓄须明志”的铮铮风骨,展出了20世纪30年代中期梅兰芳录制的《生死恨》《抗金兵》唱片以及一系列抗战期间的演剧文献实物。“刀笔砺丰碑”展区集中呈现了沃渣、力群、彦涵、王琦等延安鲁艺木刻工作者对“为社会而艺术”文艺理念的践行,与其他书画、雕塑作品一起真实记录了军民抗战的情景以及人民生活。

抚今追昔,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这些熠熠生辉的抗战文艺典藏,激励我们赓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文化传统,坚守人民立场,坚定文化自信,不断书写新时代文艺为人民服务、为时代创作的新篇章。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025年11月。

来源:中国日报网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