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情况:
和别人说着说着话,不自觉被人带偏了;
忙忙碌碌一整天,不知道自己干了什么;
为什么呢?
因为你说的话,做的事 没有经过你的自我意识 ;或者说,你的 自我意识掉线 ,导致你的自动驾驶,或者被别人拿走了方向盘。
所以:
你不自觉拿起手机,开始刷抖音;
你不自觉打开淘宝,买了很多东西;
你不自觉滔滔而谈,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一天下来,忘记自己做过说过什么,几天后,收到令人懊悔的淘宝快递。
这是你的条件反射掌控了你的身体。
所以:
和别人聊天时,被别人带偏话题而不自知;
回到家,才想起自己的问题还没解决,却买了别人推荐的东西。
这是被别人的意识控制了你的身体。
自我意识掉线,带来的后果是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以及意识回来后的自责与痛苦。
而当我们自我意识强,知道自己想听什么,就会知道对方该说什么,如果他没有说他该说的话,你就可以把话题拉回来。
当我们自我意识强,也不容易被人激怒,因为你知道对方想表达什么,知道对方说这句话的动机或目的,对方就影响不了你的情绪。
原因一:自身身体能量低
自我意识就像一个进程,进程的运行是需要消耗CPU,内存和电,而自我意识在线也是需要消耗脑细胞,记忆空间和能量的。
计算机有休眠,人的自我意识也可以掉线,这是没问题的。
当我们能量低,脑容量不够了,出于自我保护也会让自我意识休息一下。
一个人怎么可能一直自我意识在线呢,能量总有耗完的一刻,只是,如果能量过低,在自我意识该在线的时候掉线,时时刻刻都在掉线,也是不行的。
所以,提高身体能量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比如常常要做导引术。
原因二:条件反射过分强大
比如有些人有应激障碍,遇到特定的情况,身体会立刻有反应,意识已经跟不上,或者意识已经阻止不了了,这个也是一种情况。
这种情况需要想办法弱化条件反射,毕竟花那么大的意识能量去和强大的条件反射对抗,也是痛苦的。
或者说,去建立新的条件反射。
还有另一个重要的点,就是不要过分自责,这样只会损耗自己的意识能量;只要意识能量在线,也意识到了条件反射对自己的危害,要弱化它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原因三: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这其实算是思维漏洞了,这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因为它是基础,它决定的不是自我意识的强和弱,是 有和无 。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那就有一万个别人告诉你,你应该要什么,还有一万个环境给你证明,这个东西会让你很快乐;
如果你不知道对自己来说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那就有一万个别人告诉你,他讲的东西很重要,也有一万个环境给你证明这一点。
于是别人的意识替代了你的意识,别人希望你要的替代了你自己想要的,别人觉得重要的替代了你觉得重要的。
其实,在我们的自我意识弱的时候,有很多自我意识强的人,想要把他们的意识种进我们的大脑,比如小时候,我们的父母,亲人,老师,朋友。
那个时候,我们的整个思维框架还没萌芽,更别说形成完整无漏洞的框架,可以说是漏洞百出,别人往上加什么就是什么,我们是没有反抗之力的。
所以说,到了一定年纪,很多人其实已经没有属于自己的自我意识了,这也没有办法。
如果你已经在思考“ 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这样的问题,证明你是有自我意识的,不管你对自己想要的不太坚定还是有所怀疑,至少你在寻找,也肯定有找到的一天。
如果完全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那是没有自我意识的
如果对自己想要的东西不太坚定或有所怀疑,这是自我意识弱
如果坚定的知道自己想要的东西,这是自我意识强
所以看到这篇文章的小伙伴是幸运的,至少能意识到自我意识的存在,它是一颗种子,会在合适的土壤下发芽。
我是从小有自我意识的,并不是因为我本身有多强,而是因为我不得不有自我意识。
别人的父母不停告诉孩子,你这一辈子应该怎么过,别人受到了父母的教育,我父母不教育。
我父母觉得,你长到6岁了就应该会放牛了,你长到8岁就应该会做饭了,你长到10岁了就应该会挑水了,你长到十几岁就应该会照顾自己了,所有的知识到了年纪会自动来到人的脑子里……
我不知道父母心里的小九九,只知道到了大学,和别人共同生活之后,遇见了繁荣的灯红酒绿之后,发现了很多不知道的常识。
所以,我自动成为海绵体,长出了一直影响我到现在的价值观:
说话之前,先看别人怎么说;做事之前,先看别人怎么做;
不管别人说的是对是错,我都会先假定别人说的话是对的;听完后,记下来,回去验证,对的就留下,错的就拜拜;
别人做的事不管是对是错,我都会先假定他做的是对的;记下来,模仿他的行为去做事,看有没有结果;
如果别人做的事情无法验证,那就看其他人的反应,借此来部分验证,所以无比在意别人的反应,却不知这里面会有很多谎言;
说话前,总担心会闹笑话;
所以
我常常在自否,在不熟悉的领域,如果我的做法和别人不一样,我会先假定对方是对的,否定自己,改变自己;
我觉得这个世界上有太多我不知道的东西了,也许对方说的话中,会带出一些有价值的东西,也许对方才是对的;
这种海绵体思维,想要的是更多的了解这个世界,但是忽略了世界是了解不完的,总有陌生的领域;如果我的寿命无限大,那当然无所谓,但是人生有限,过了这么多年,已经不适用于现在的自己。
因为, 太浪费时间精力了 ,太浪费生命了。
当我意识到这一点,再听到关于自我意识的定义“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我就明白,也许我要换一种思维模型了,或者, 我要改进我的思维模型了 。
一、了解自己很重要
在我熟悉的领域,我会自信我的做法,但在我不熟悉的领域,我会因为觉得别人是对的,浪费很多时间尝试。
但是如果我 从去了解这个世界 , 变成去了解自己 ,这个世界就逃不出我熟悉的范围,因为世界是由自己衍生出来的,这是学习哲学带给我的。
世间万法,哲学凌驾其上,如果哲学已经成为我熟悉的领域,这世界上还有什么,是不熟悉的呢?我突然意识到学习哲学的重要性,也意识到,为什么杰彬老师,向来不怎么不要求我做什么,会要求我报哲学课程,也许知道我对世界充满着好奇吧, 明师在你还没意识到的时候,就帮助你少走了很多弯路 。
二、自我意识没有对错
主观的东西没有对错,所以完全没有必要纠结自己做了什么。
只要意识在线,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知道自己的目的,那做什么都是可以的;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想做什么,什么就是对的。
但一个人不可能自我意识永远在线,因为它需要消耗能量,它也需要适当的掉线,放空自己,休息;但哪怕是这种掉线,也是主体有意识的去下线,而不是被消耗殆尽后被自动掉线。
这其实也非常常见,我就会这样,把它耗到掉线,把自己用到极致。一旦它自动掉线了,手可能就不自觉伸向手机,嘴巴就不自觉嚼起东西。
很多人的自我意识虽然有,但是不强,还常常没事就把它耗光。
三、海绵思维改进成筛选思维
我不太容易被人改变自己的想法,但是容易被人消耗自己的时间。
这是海绵思维的特点,别人不管说什么,自己是持保留意见,一切要等验证的结果;但也是因为什么都去验证,会浪费很多自己的时间。
哪怕是,我早早的就清楚了海绵思维浪费我时间的弱点,但是也因为抛弃它就 没有别的思维模型可以替代 ,意味着自己做事会变得没有指导思想,所以也一直没抛弃。
第一次了解筛选思维还是在杰彬老师课程上,最初听说时,惊奇无比,觉得这个世界果然能带给我更多惊喜;但是它对我已经成熟的海绵思维挑战太大了,它的落地过程到处都是挑战,我没有办法一下子切换过来,但是种下了一颗种子。
一直到想清楚自我意识的事情,才明白海绵思维和筛选思维的 最底层不同 ,在于一个是了解世界,一个是了解自己。也明白了世界是了解不完的,只有了解自己,才能了解世界。
只有了解了自己,才知道怎么筛选 ,才能真正把筛选思维落到实地,所以现在明白这一点,是刚刚好的时刻,它可以落地了。
但是对于过去的海绵思维,也无需因此而自否,因为那是我过去生存的根本, 它很强大,能够帮我学到很多东西 ,只是因为过去身边,没有足够厉害的人,所以也没有学到厉害的东西。
所以我常常感叹,我最正确的决定就是花高价报名了杰彬老师的课,只有真正上了课的人,才真实体会到价值之大,语言很难表述哪怕十分之一。因为任何一个有自我意识,无比想改变自己的人,都是无比需要 真正的明师 的。
我相信本文,也许对部分人有所启发,那就足够了,感谢观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