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地小朋友手拉手,泽普和克拉玛依的研学之旅火了!30个孩子,带着好奇和笑脸,走进古勒巴格景区,围着那棵老爱情树,听故事,聊家乡。这棵树枝繁叶茂,像个老朋友,见证了两地孩子的心越靠越近。
孩子们来到叶尔羌河国家湿地公园。水面清得像镜子,草木倒影摇晃,漂亮极了。讲解员带着他们走木栈道,讲湿地怎么保护,动植物怎么共生。小朋友们瞪大眼睛,听得认真,恨不得把这些知识全装进脑子里。
刘国忠先进事迹展示馆里,气氛安静下来。一张张照片、一件件实物,诉说这位英雄的奉献人生。孩子们站在展品前,眼睛一眨不眨,心里满是敬佩。泽普县第二小学的李易欣说:“看到这些,我觉得我们现在的日子真好,得珍惜。”
黑水营沙漠公园又是另一番风景。金黄的沙丘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孩子们踩着沙子,感受沙漠的辽阔。讲解员讲起当年的英雄故事,孩子们听得入迷,仿佛自己穿越回了那段传奇岁月。克拉玛依市第十八小学的柏千雅说:“沙漠太壮观了,故事也让我震撼,觉得和平生活来之不易。”
这次活动不只是玩。泽普的自然风光和文化底蕴,让克拉玛依的孩子们大开眼界。古勒巴格乡的乡村风情、湿地公园的生态之美、沙漠公园的历史故事,每一处都让孩子们感受到不一样的精彩。两地小朋友一边走一边聊,分享自己家乡的趣事,笑声不断。
李易欣还说:“和克拉玛依的同学一起,感觉特别亲切。虽然我们住的地方远,但心贴得很近。”她的话道出了所有孩子的心声。不同家乡的孩子,聊着聊着就成了好朋友,彼此的尊重和好奇,让这份友谊更珍贵。
黑水营沙漠公园的沙丘旁,孩子们围坐一起,分享带来的小零食。泽普的孩子拿出当地的核桃,克拉玛依的孩子分出自己带的奶糖。吃着零食,聊着故事,气氛温馨得像一家人。冯文说:“这次旅行让我交到真心朋友,还学到好多课本里没有的知识。”
活动背后,两地学校和老师们下了不少功夫。克拉玛依市第十八小学的黄拥华老师说:“看着孩子们在活动中成长,我特别欣慰。这段经历会是他们一辈子的回忆。”老师们希望这样的活动能多办,让孩子们有更多机会走出去,看世界。
数据也说明了这次活动的意义。据统计,泽普县和克拉玛依市白碱滩区已经合作举办了三次类似的研学活动,累计有近百名学生参与。每次活动,孩子们都能通过互动,学到新知识,交到新朋友。这样的交流,不仅让孩子们长见识,也让两地的情谊更深厚。
这场研学之旅,搭建起了一座友谊的桥。孩子们在泽普的山水间,感受自然之美;在英雄的故事里,学会感恩生活。两地的小朋友手拉手,笑着闹着,彼此的家乡在他们心中变得更亲切。这份情谊,像沙漠里的胡杨树,扎根深,活得久。
这样的活动,你觉得该不该多来点?孩子们走出去,交朋友,学知识,未来会不会更懂得珍惜和包容?或许,这就是研学活动的魅力——让小朋友们在欢笑中,学会爱家乡,也爱更大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