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山东频道
在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有一位潍坊风筝非遗传承人——杨明霞,她用自己的匠心与智慧,将这一传统技艺传承并发扬光大,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上了潍坊风筝。
杨明霞出生在潍坊市寒亭区杨家埠村,一个与风筝制作有着深厚渊源的家庭。她的祖辈便是手艺人,家族制作风筝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时期。在杨明霞的回忆中,“春天扎风筝、冬天印年画”是最美好的记忆。儿时的她,放学回家在田野间放风筝便是最开心的事儿。这份对风筝的热爱,伴随着她的成长,并逐渐生根发芽。
杨明霞在7岁时就帮助父母捆绑风筝线,再长大一些,烤竹子、糊宣纸、画风筝样样都能干。初中毕业后,她成为了杨家埠风筝厂的一名学徒,正式学习风筝制作。虽然学艺之路充满艰辛,但杨明霞从未放弃。她凭着那份执着与热爱,仅用1个月时间便学会了所有风筝制作工艺,成为同批学徒中的佼佼者。
杨明霞正在绘制风筝
结婚后,为了方便照顾家庭,杨明霞在自家开了风筝作坊,召集赋闲在家的村民一起扎制风筝,不仅为村民增加收入,还一起传承了这门手艺。规模做大后,空间局促的制作间很难满足所有工序的制作需求,杨明霞趁机转变思路,将“扎、绘、糊、放”四道工序拆开,创新了风筝制作流水线模式。参与制作的风筝艺人精研一道工序,在家便能完成制作,既照顾了家庭,又传承了手艺,还解决了集中制作空间局促的问题。
2006年,潍坊风筝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杨家埠村的游客也越来越多。杨明霞抓住这一商机,与哥哥杨明军一起,在杨家埠村开了一家非遗文创店。她凭借健谈的性格和专业特长,经常给游客讲解风筝的起源、制作工艺等,成为了民俗文化的传播者。
杨明霞的名气越来越大,不仅受邀走进学校非遗课堂,为孩子们讲解潍坊风筝、木版年画等传统文化,还频繁出现在各种文化展览中,成为一名小有名气的非遗传承人。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她更是受邀在北京祥云展馆演示风筝制作过程,将传统非遗文化传出国门、走向世界。
然而,杨明霞并没有止步于此。她深知,要让传统非遗文化焕发新生,必须与时俱进、大胆创新。于是,在2021年,她开了一家零售商店,希望能够借助商店的客流更好地传承非遗文化。起初文创店与零售店经营不能兼顾,在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烟草专卖局(营销部)的帮助下,杨明霞在零售店内打造了风筝制作间,一边看店一边制作风筝,实现了传承与经营的良性循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传统风筝,也为了让更多年轻人喜欢风筝,杨明霞将传统风筝制作成了摆台、风铃等文创产品,在零售超市内售卖,让非遗文化以更贴近生活的方式走进大众视野。同时,她还将这份传承的重任传给了女儿韩佳璇,用年轻人手中的短视频将传统非遗文化传得更远。
杨明霞在零售商店内整理风筝摆台
如今,杨明霞依然坚守在风筝制作的道路上,她用自己的匠心独运和不懈努力,让潍坊风筝这一传统技艺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她的故事也激励着更多人关注和参与到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中来。(郑静 董方 李云鹏 闫轩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