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种地的“田保姆”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07-17 01:38
企业第二办公区-企业CBD - 宣传部

本文转自:潍坊日报

◆新农人

“慧”种地的“田保姆”

  △刘满成(左一)和团队查看小麦灌浆情况。

  □本报记者 刘杰

  6月30日清晨5点多,潍坊潍一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满成从昌乐县城出发,开车赶到35公里外的鄌郚镇东山后村,查看处于盛花期的花生长势。

  43岁的刘满成种着3600多亩地,分布在昌乐县五图街道、鄌郚镇、营邱镇、乔官镇。“我喜欢种地,也不怕受累,大学毕业后曾在烟台市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实习。”刘满成说从那时起梦想的种子便开始萌芽。

  实习结束后,刘满成回到昌乐,2019年从鄌郚镇流转土地500亩种植玉米、花生、芋头,当年喜获丰收。尝到甜头的刘满成开始扩大种植规模,短短6年时间,种地面积扩展了3100多亩。“2022年,我又增加了果树种植,种了60亩桃子和苹果。”刘满成说。

  喜欢种地是真的,不怕累是假的,刘满成种地总是变着法的想轻松些。“传统种粮模式效率低,我就学习种地新技术,积极参加县里组织的各种农业技术培训,学以致用,把新技术、新设备应用到具体生产中。”向科技要产量,刘满成大力发展智慧农业。

  “我们的飞防队2020年组建,目前已经达到70人。另外,我们公司有植保无人机80架,无人车5台,收割机等大型机械20余台,每年还组织开展耕种管收等社会化服务50余万亩次。”“陆空战队”变身新农具,大大缩短了种植管理时间,提高了粮油作物的质量和产量,同时也让刘满成实现了从会种地到“慧”种地的转变。

  刘满成有个优点,干啥都认真上心,他成天琢磨着怎样才能让土地发挥最大的效益。2019年,他首次引进了玉米花生宽幅间作生态复合种植技术,当年实现亩增收花生200公斤以上。

  “花生是低矮作物,且是根茎结果,与玉米间作,比单纯种玉米能亩产增收500元。”刘满成介绍,该技术既能充分利用光热资源,还能发挥花生改善土壤生态环境的自然功能,可有效解决玉米单一种植模式造成的土壤板结、地力下降、化肥农药使用量较多等问题。目前,刘满成利用该技术推广耕地种植面积2万多亩,促进农民增收2200多万元。

  为了种好地,刘满成还同山东省农科院、昌乐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合作成立了“潍坊鲜食(特色)花生育种栽培研发中心”,开展鲜食(特色)花生新品种的培育。“2023年,我们代表潍坊市参加全省秋收粮油作物高产竞赛花生实打测产,产量733.97公斤/亩,一举打破潍坊市花生高产纪录,获得山东省秋收作物高产竞赛花生作物亚军。”说起这些,刘满成略显激动。

  “现在不比过去,种地除了用心打理,还需要讲科学。”刘满成说,会种地不如“慧”种地,7年来,他享受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带来的满足感。

  以科技“傍身”,将新技术、新农具、新模式等灵活运用到田间地头,刘满成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种地能手,许多人放心把耕地交由他进行托管服务。“同样一亩地,收入多两成,咱服气!”乔官镇歇头仓村村民姜庆军,靠着刘满成的托管服务,种粮面积从120亩发展到1000多亩。目前,潍坊潍一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耕地托管服务1万余亩。

  “农民需要什么,咱就提供什么。”刘满成坚持联农带农,积极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不仅跟周边农户分享自己的种植经验和技术,还为他们提供农机作业、病虫害防治等服务。

  刘满成告诉记者,这几年国家在农业方面的政策越来越好,各种利好叠加,给了像他这样的种植大户极大的底气,今后打算把耕种规模再扩大,示范带动更多种粮户种出好粮,让国家粮仓更加丰盈。

(策划统筹 高文 孟祥风 摄影 张钊庆)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