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飞的去上课!攀枝花学院这位老师希望为攀西培养更多优秀的法律人才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07-14 23:32
代理记账服务中心 - 服务中心

成都金融城新希望中心重庆百君(成都)律师事务所、攀枝花市三线大道攀枝花学院,两地相距630多公里,中间隔着雅安和大凉山。2018年开始,王万琼不断在这两个地方来来回回,如今已是第七年。

每一趟往返,都意味着一次身份的切换 —— 刑辩律师,亦或大学教师。这是王万琼的两个身份。站在法庭上,她是慷慨激昂的辩护人;在讲台上,她是学识渊博的法学教师。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一个法律人的理想。

2002年,在西南石油大学任教的王万琼,成为一名兼职律师。短短10年,王万琼代理了数百起案件,其中不少是全国知名案件,成为四川的知名女律师。

在律师事业成功的同时,作为一名法学老师的王万琼还不断提升自己。2018年获得北京理工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后,她选择去攀枝花学院做一名法学教师。王万琼说,“做了这么多年律师,感觉好多人还是不懂法,吃了很多亏。我就希望能够做律师的同时,也在讲堂上给更多人普普法,讲讲法律”。

律届精英三尺讲台传播法学火种

6月的成都,晚上8点,金融城双子塔闪烁着美丽的灯光。在双子塔附近的办公室里,王万琼忙完工作后却无暇欣赏窗外的风景,“月底学生们要考试了,我要把这学期的重点给学生们整理出来,明天还要去北京参加AI时代法学研究和法律职业的创新与发展前沿论坛。”

作为律师,王万琼有着丰富的法律实践经历。

从入行之初的“电子科技大学学生邓宇(化名)故意伤害致死申诉改判无罪案”中崭露头角,到陈满故意杀人纵火案申诉及国赔案中声名鹊起。

10余年间,王万琼成功代理或参与,以及一些特别关注的影响力巨大的案件,早已将她的头脑武装成了一个案例库。

2019年,成都两企业负责人樊玥聪、许琰伟因涉合同诈骗罪一审分别被判处11年、10年有期徒刑。王万琼二审代理之后,发现该案属于典型的民事合同纠纷,并非刑事案件。经其据理力争,2024年,已被羁押7年的樊玥聪、许琰伟最终被无罪释放。

在此之前,她代理的某部委主任涉嫌职务侵占案,也在经一审、二审、发回重审、再二审等漫长的审理后,最终被改判无罪。

2016年,陈满案成功入选年度十大无罪辩护经典案例。王万琼因此获得中国案例法学研究会颁发的“刑事辩护杰出成就奖”。再后来,她代理的“天价鉴定费案”、“陕西反杀案”再度引发社会舆论的激烈讨论。

“我喜欢法律教育工作,也热爱刑辩律师这个职业。但其实我做教师比做律师的时间还久,我也更愿意别人叫我王老师,而不是王律师。”王万琼说,律师工作能够为法学教育提供很多实践案例,对教学帮助很大。这也是国家允许法学教师、学者从事律师工作的主要原因。

1995年,王万琼从西南政法大学毕业,进入四川政法管理干部学院任教,该院后来并入西南石油大学,她随之成为石油大学法学老师。

1998年结婚生子,她一边当老师,一边照顾孩子,一边准备法考。

初为人师,为了课堂生动,王万琼到处搜集案例,报纸、杂志,或者政法相关的朋友。她约同学或者朋友见面,大家聊近期的案子,她听他们的看法,也发表自己的意见,再把这些案例变成课堂上的内容。

通过司法考试后,于2002年正式开始兼职律师,凭着扎实的法学功底和较真的性格,很快就成功处置许多疑难案件,获得业内认可。学生罗嘉良印象中的王老师语速很快,做事稳重、干脆利索,“上课时,王老师总是提前十几二十分钟坐在讲台前,下课绝不拖堂。她的课堂总是将自己办过的案件与理论相结合,很好理解。”王万琼给学生讲述她代理过的案件,讲律师应该如何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如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守护法律的底线和尊严。

在王万琼看来,学法律的学生,不少人会成为未来的政法工作者,或律师。手握别人的人生,甚至生命。对他们的培养尤其重要。法学老师就是法学火种的传播者。因此,王万琼宁愿支付超教师工资收入的飞机、高铁费,不断往返成都、攀枝花之间,去给学生上课。

这是一种担当和使命,无需计算成本。

在京博士,为何选择了攀枝花?

2014年,王万琼被北京理工大学录取,她从西南石油大学辞职前往北京,全脱产读博,师从徐昕。

2018年,获得北京理工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博士毕业面临就业选择,导师和师兄们都希望她留北京做律师,经过短暂思考,她还是决定回到四川。

这时律师助理正好发现攀枝花学院一则人才引进信息,推给了她。攀枝花学院?她上网查了一下才反应过来“就是以前的渡口市,紧靠大凉山,那就去这里吧”她说,这并非一时冲动。

2018年,攀西地区的脱贫攻坚到了关键阶段,王万琼经常浏览到相关信息,希望参与其中。既然是攀西地区的学校,这不正好?毫不犹豫,她将简历发给了攀枝花学院。

不久,王万琼就接到了院长的电话,第一句话是:“王博士,你是认真的吗?”一个教学经验丰富,和执业经历辉煌的律师,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到“三线”城市做法学教师,能留住吗?这是院长的担忧,但王万琼是认真的。

扶贫更要扶智,去当地任教就是最好的帮扶。2018年7月,王万琼通过攀枝花学院面试,成功被录取。她的选择,很多朋友无法理解,却得到了北京市教委的肯定,并对其“支援艰苦地区建设”行为予以了表彰。

攀枝花学院身处相对落后的攀西地区,不少学生都来自凉山州、攀枝花本地,她希望自己的专业特长给偏远山区的孩子一个更好的未来,也能为这些地区培养更多优秀的法律人才。

在攀枝花学院,王万琼通过模拟法庭等实践操作课程,帮助学生认清自己的志向和天分所在,有的来自偏远地区,勤勉努力、踏实稳重,她会建议他们回家乡参加公务员考试,从事基层法律工作;有些学生爱较真,爱钻研,积极进取,她会建议他们进入更大的城市,甚至用自身资源为他们牵线搭桥,带领学院的学生走出去;有的希望读研深造,她就竭尽所能为他们提供信息和各种支持。

她也通过学校一对一的帮扶活动,生活上,学习上,直接帮扶需要帮助的学生。

在她看来,律师是一个有奉献,也可以有不错收获的职业,成就感很强。多数情况下,一个律师的能力、水平和付出可以和收入划等号,甚至可以名利双收。而教师,则传承着一份希望,一份责任。

授人以渔,法律人在最需要的地方

王万琼认为,律师工作更多是针对个案、个体的救济或服务,通过个案实现公平正义。而培养更多优秀的法学人才走上法律相关岗位,能从源头上促进和完善法治环境。这是她作为一个法律人的终极理想。

“一个律师名气越大,承接大案、代表性案例的机会越多。而通过教学,能将这些实践案例的社会价值最大化。”王万琼表示,这是她从未放弃过教师职业的真正原因。

西南政法大学毕业后,王万琼先后在四川政法干部学院、西南石油大学法学院等任教10多年,后辞职到北京读博。经历让王万琼意识到,北上广深、成都等一线、新一线城市教育资源丰富,不乏人才,而很多三四线城市院校,师资力量相对匮乏。

攀枝花作为新中国成立之后,因三线建设而兴起的一座工业移民城市。2000年之后,这里才有了第一所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 —— 攀枝花学院。

作为川西南、滇西北一所重要的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攀枝花学院植根攀西,主要为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和输送各类应用型人才。

“虽然有钱人可以选择做慈善,捐钱,或帮扶几个贫困家庭和学生”但王万琼表示,她更认同那句谚语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才符合一个法律人的理性。

2018年7月,王万琼正式成为攀枝花学院一名教师。同一个月,四川省从凉山州外抽调的5700多名干部,组成脱贫攻坚综合帮扶工作队,分赴凉山州11个深度贫困县,开展为期3年的脱贫攻坚和综合帮扶工作。

王万琼说:“扶贫工作队的干部三年可归。而我打算在这里工作到退休”。从18年初入职攀枝花学院算起,迄今已7年。当年以为她待不过两年的同事们深感惊讶和佩服。

王万琼说,攀枝花和她求学的重庆有些相似,都是山城,城市高高低低。每当她回到攀枝花学院,去往教室的路上,经过长长的阶梯,她总会想起,在西南政法大学求学的四年里,她每天也这样穿过学校长长的阶梯,走向教室,而学校里满腹经纶的老师,当时国内顶尖的法学教育专家,用专业,细致、耐心的态度,点亮他们最初追求公平正义的梦想。现在,轮到她来点亮下一代学生的梦想了。

“博学、笃行、厚德、重法”八字校训与攀枝花学院校训“明德砺志 博学笃行”有异曲同工之妙,两所院校的校训深深印刻在王万琼心里,她要以自己的力量传承下去。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