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写:亚洲精神的视觉表达与市场觉醒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07-14 22:08
企业数字化(企业CBD) - 网络运营



在全球化与本土化交织的当代艺术生态中,“临界”不仅是一个地理或时间的概念,更是亚洲艺术家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个体与集体之间不断突破与融合的精神状态。本次“临界——亚洲当代艺术展”首次把当代书写并置于当代艺术中探讨。以亚洲书写的多元实践为研究对象,将日本的井上有一、荒木经惟、熊谷守一,中国的“流行书风”代表王镛、石开、曾翔,以及石虎、徐冰、朱新建、齐剑南、魏立刚、程风子、黄品臻、一了、徐畅、吴村人、魏墨、张子山、宋宁,韩国艺术家金兑庭等的创作并置呈现,共同探索亚洲当代书写在文化边界处的创新路径与精神共振。


1022,井上有一,《滑床山的熊》,碳棒纸本,47x94cm,1985

20世纪中期,西方艺术界掀起“东方热”。布赖斯·马登痴迷《兰亭序》,在《冷山》系列中用极简线条模仿书法的行气与留白;二战后,日本书道界率先受到西方抽象艺术的影响。手岛右卿、井上有一、栋方志功、中川一政、须田剋太、熊谷守一等在书法领域脱颖而出。1952年,井上有一创办墨人会 ,喊出“书写是万人的艺术”,打破了传统书法的诸多禁锢,让书写回归大众生活,构建了日本现代艺术的先锋图景。


1026,熊谷守一,《蛙声》,画芯:40x32,卷轴:44x118cm,1976


1019,徐冰,《新英文书法》,字帖,41x27x24cm,2006

在西方抽象艺术与日本墨象派的双重影响下,中国书法80年代迎来“觉醒”。“85新潮”后古干等人提出“现代书法”,谷文达打破书法和绘画的边界,香港的曾灶财的街头原生书写、徐冰的天书与造字运动等在现代书写里不断创新。80年代末至90年代,书法界兴起“流行书风”运动,以王镛、石开、曾翔、程风子为代表的艺术家对传统书法进行大胆革新。他们承接清代以来的碑学重找造型的余波,且受到一些日本现代书法中恣意多变的墨色表现力,结合本土文化精神内涵使他们找到传统书法的当代的新格局。


1058,石开《鹰飘兔脱》,纸本水墨,34x34cm


1037,一了,《良宽诗》,纸本水墨,106x370cm


1064,吴村人,《王维诗》,纸本水墨,136x34cm

在这场现代书写革新浪潮中,石虎提出“探索书道之未来性,必寻于书写之原始性,尊重百家,从大自然万类灵华中取得应心之构象,探索心所期翼的书道”,朱新建以率真笔触描绘人间烟火,在笔墨线条里的勾勒中探寻生命本真;齐剑南的书法作品兼具金石之气与文人之韵;魏立刚从钻研傅山书法的狂放气韵,到将汉字拆解为点画“视觉基因”,他在“字象”与“书象”的转换中重构书写本质。魏墨的现代书法更似一场“身体与笔墨的即兴对话”:线条是情绪的直接外化,放弃对“字形正确”的执念,让线条回归“生命律动”的本质。


1055,石虎,《十者草堂》,纸本水墨,35x138cm


1043,徐畅,《达摩虚云联》,纸本水墨,166x36cmx2


1040,程风子,《山斋》,纸本水墨,35x138cm

无论是井上有一书法中“直指本心”的顿悟式表达,还是曾翔“吼书”中对即时情感的释放,都与禅宗“不立文字,见性成佛”的哲学理念相契合。这种精神内核同样贯穿于金兑庭的抽象绘画——画面中看似无序的线条与色块,实则是艺术家摒弃杂念、专注当下创作状态的外化,体现了禅宗“空”与“寂”的美学追求。


1047,金兑庭,《线炁共振》,纸本水墨、丙烯,52.5x38.5cmx4,2009




当代书写的市场价值定位与收藏焦点

近年来,随着全球艺术市场对“东方当代性”的关注升温,亚洲当代书写艺术正从“小众探索”走向“价值重估”,其市场表现呈现三大特征:


1023,井上有一,《急》,水墨纸本,37x25cm,1977

1. 价值定位:从“书法延伸”到“独立艺术品类”

传统书法长期被视为“文人雅玩”,市场定价依赖作者身份与传统技法;而当代书写因融合抽象表达、跨媒介实验(如徐冰的“书法”结合英文字母,魏立刚的“字象”融入抽象绘画语言),已被国际市场纳入“当代抽象艺术”范畴。例如,井上有一的《泰》在2022年拍卖中以143.75万元成交,超越同期部分西方抽象画家作品,印证了其“东方抽象先驱”的市场地位。井上有一的作品早已是拍卖市场的“硬通货”,而且一作难求。从香港苏富比到嘉德,半个世纪后仍保持20%以上的年增值率。


1025,曾翔,《金蛇狂舞》,水墨、纸本、丙烯,136x68cm,2025


1050,王镛,《诗二首》,纸本水墨,33.5x46cm

2. 市场变化:亚洲本土藏家主导,国际市场逐步认可

过去十年,中国、日本、韩国藏家成为当代书写的主要推手。王镛、石开、曾翔的“流行书风”精品从数百元/平尺到如今的数万甚至数十万元/平尺;魏立刚的作品,成为各大美术馆“标配”,拍卖市场更是稳健上扬,常以超过估价的1.5倍落槌,国际市场更为热抢。徐冰的《地书》系列多次进入西方私人藏家体系,反映出跨文化语境下的收藏共识正在形成。


1034,魏立刚,《金器》,宣纸、水墨、丙烯,97x128cm,2025

3. 收藏焦点:三大维度值得关注

历史标杆性:井上有一、石虎、齐剑南、朱新建等开创者的作品,因其在艺术史中的突破性,具备“不可再生”的文献价值;


1027,朱新建,《吃饭睡觉》,纸本水墨,32x69cm


1042,齐剑南,《风骨、文章书联》,纸本水墨,179x48cmx2,2012

语言实验性:曾翔以“吼书”打破书法的静默传统。带有争议性恰恰成为市场催化剂:其作品上拍量年均增长37%,高频曝光吸引大量年轻藏家与跨界投资者。


1049,魏墨《及时行乐》,自制墨、宣纸,138x68cmx2,2025

文化共鸣性:如魏墨作品中“传统精神的当代转译”,既符合亚洲藏家的文化认同,又能被西方市场理解为“东方哲学的视觉表达”,极具收藏潜力,未来升值空间广阔。


1044,宋宁《烟草系列》,水墨纸本,138x70cm,2024

本次展览所呈现的众多艺术家的实践,共同勾勒出亚洲当代艺术在“临界”状态下的丰富面貌。他们以各自的方式回应着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文化碰撞,在边界处不断探索、实验与突破。这些创作不仅为亚洲艺术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也为全球艺术的多元对话提供了独特的东方经验,让最富东方精神魂魄的书写艺术在当下更具雄阔的表现力,建构出当代书写、当代绘画的新的生命气象。


1067,张子山《文字之外》,水墨纸本,78x110cmx4,2024

相关活动

中、德、英三国知名导师领衔库艺术“自由绘画”工作坊(第七期)全面聚焦“绘画方法论拓展”

期导师阵容

王易罡

(鲁迅美术学院教授)

乌尔里希·克里博Ulrich Klieber

(德国哈勒美术学院前院长)

杰西·艾许Jesse Ash

(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绘画系导师)


线下交流时间:2025年7月27日-8月5日

为期10天的集中式交流与创作

举办地点:北京

招收人数:25人

主办方:库艺术教育

艺时代(北京)国际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咨询详情请联系

微信号:kuyishu001

邮箱:kuart@126.com

联系电话:010—84786155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