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600年昆曲之美!现代+小记者感受“最传统即最先锋”的艺术魅力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07-13 21:32
代理记账服务中心 - 服务中心

一睹将军戏服的风采、探究昆曲“百戏之祖”的秘密、摸摸会讲故事的石头、打开四大名剧书法盲盒……7月12日下午,20余名现代+小记者来到凤凰国际书城凤凰美术馆,探秘“柯军昆曲、篆刻、书法联展”,与600年的昆曲对话,领略书法、篆刻之美,感受“最传统即最先锋”的艺术魅力。


一走进凤凰美术馆,大家就看到一件插着四面旗子的戏服,这可不是件简单的戏服,而是将军的战袍。“这件戏服有多重”“旗子为什么是四面”“旗子为什么要背在身上”……讲解员为大家一一揭开谜底:这件威风凛凛的战袍有十多斤重;戏服上插的旗子叫“靠旗”,古代将军要用它发号令,战场上挥一挥,士兵就知道往哪冲;而旗子背在身上,是因为这样可以方便将军打仗,四面旗子分别代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象征将军指挥四面八方……小记者们恍然大悟,“哇,古代将军就是这样指挥千军万马的啊!”


现场,小记者们被一副书法作品“百戏之祖”吸引了,讲解员告诉大家,昆曲被誉为“百戏之祖”,是中国戏曲艺术的活化石,对京剧、越剧、川剧等众多剧种的形成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小记者们纷纷惊讶地表示:“原来昆曲已经有600多岁啦!它可不就是戏曲界的‘老爷爷’吗?”大家还了解到,原来昆曲也有四大名著,分别是《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丁字步、抱月手、眼神定……现场,小记者们在老师的带领下,纷纷学起了昆曲亮相的招式,摆起了昆曲Pose:右脚尖点左脚跟,侧身站,左手握拳,右手推掌,目视前方,仿佛自己就是一个威风凛凛的小将军,在传统身段的初体验中触摸昆曲古典之美。


篆刻展柜前,一方方“会讲故事的石头”让孩子们流连忘返。讲解员揭开印章奥秘:“这些石头印章是古人的身份证,古代皇帝的印章叫玉玺,百姓的印章叫私章。印章分三部分,包括顶部神兽造型的‘纽’,侧面刻字签名的‘边款’,底部盖章的‘印面’。印章字体用篆书,是秦汉时期的古老文字。”讲解员还告诉小记者们,柯军老师把《牡丹亭》《西游记》等昆曲名篇故事刻在石头上,让印章变成“会讲故事的石头”,为冰冷的石头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


脸谱展柜前,讲解员为小记者们上演了一场生动的“表情包”解读课:孙悟空的金色眼眶、关羽的忠义红脸、张飞的炸毛黑脸、赵匡胤眉宇间的龙纹帝王气……原来,脸谱堪称戏剧里角色的“表情包”,一看脸就知道是谁。在DIY“脸谱猜猜乐”环节,孩子们用颜料给空白脸谱涂色,创作自己专属的脸谱作品。小记者们画笔与创意齐飞,流淌着对传统文化的天然亲近。



南师大附小二年级的李彦霖同学自豪地展示着自己创作的脸谱作品,“这是我画的窦尔墩的脸谱,这个脸谱颜色很多,有点难画,不过画脸谱很好玩。”来自南师大附属中学新城小学三年级的胡轩豪同学是第一次参加小记者活动,对于从小喜欢国学,学习过国画和书法的他来说,今天的活动内容让他特别感兴趣,听得非常认真,画脸谱的时候,更是兴致勃勃。南京外国语学校明远小学的荣嘉俊已经参加了很多次小记者活动了,全程参与的荣爸爸道出了许多家长的心声:“今天这场活动引领孩子们了解非遗、浸润传统文化,对文化传承意义深远。”当小记者们好奇的眼睛与600年的昆曲之美相遇,当稚嫩的手触摸篆刻的温度、描绘脸谱的表情,柯军老师所倡导的“最传统即最先锋”的艺术魅力,便悄然在这探秘之旅中落地生花。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袁永红/文 王玉秋晨/摄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