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从零学书法,五年教出上万名家,学生奖状拿到手软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07-13 12:35
资质办理服务中心 - 服务中心

夏天的金华,蝉声响个不停,空气里却飘着一股淡淡的墨香。在金华教育学院的展厅里,180多幅书法作品挂满墙面,有的字刚劲有力,有的字清秀优雅,路过的人都忍不住停下来多看几眼。这些作品不是出自书法大师,而是金华中小学的普通老师写的。几年前,他们对毛笔和砚台还觉得陌生,现在却成了校园里传播中国文化的火炬手。这场书法培训是怎么让老师们“变身”的?又怎么让孩子们爱上写字的?

五年前,金华市决定干件大事:让中小学老师都学会写好书法。2020年9月,市委宣传部和市教育局牵头,联合市文联、市书法家协会、浙中书法院,启动了“中小学教师书法素养培训工程”。这不是随便搞个讲座,而是实打实的系统培训,覆盖全市1.18万名老师。五年时间,老师们不仅把字写得漂亮,还把传统文化带进了课堂,点燃了孩子们对书法的兴趣。这事听起来简单,背后却凝聚了无数人的心血。

义乌市幸福湖小学的老师们,现在聊起书法来眼睛都发亮。2022年下半年,培训部的余金华每周一晚上都去学校给老师们上课。每次课一个半小时,持续12周,老师们还得交作业,练字练得手都酸了。课程结束后,学校没把书法教室拆掉,反而留下来继续用,还年年办书法比赛。余金华说:“一开始,老师们觉得写字是负担,可慢慢地,他们发现写字能让人静下来,很有成就感。”现在,这些老师没事就在微信上晒自己的作品,互相点评,乐此不疲。

培训的课程设计很用心。先讲理论,教你书法的历史和技巧;再上手实践,拿毛笔写字;最后还有鉴赏课,带你看名家作品,学怎么欣赏书法。金华市拉来了167位专业老师当导师,包括书法博士、专职书法教师,甚至还有市里书法协会的骨干。他们不光教怎么写字,还教怎么把书法带进课堂。浙中书法院的杨守春院长,每次培训都亲自巡课,恨不得把每个学员的字都看一遍。另一位老师卢心东,把《颜勤礼碑》的内容浓缩成35页讲义,让新手也能快速上手。这些人忙得团团转,就是为了让老师们把书法学好。

金华市南苑小学的张锦艳老师,亲眼见证了培训带来的变化。以前,老师们指导学生写字时总有点心虚,怕自己字写得不好看。经过培训,老师们站上讲台底气十足,连粉笔字都写得像模像样。学校还搞了三期培训,软笔、硬笔全覆盖,老师们见面不聊吃喝,聊的是“你的字练得咋样了”。每周作业是抄写课本上的古诗词,写5到10张,培训老师会逐一点评。张锦艳回忆:“那段时间,学校里全是墨香,老师们都铆足了劲练字,展览时每人一幅硬笔书法,挂满整个走廊。”

培训的效果不只是老师们字写得好看了。金华市东苑小学的倪崚嶒校长直接下了命令:语文老师别让学生去外面学书法,课堂上就把字教好。五年下来,1.18万名老师参加了培训,2899人被评为优秀学员。2022年的全市教师书法大赛,参训老师交了4000多幅作品,121人获奖,好些人直接被市书法协会看中,成了会员储备人才。还有老师的作品在省市比赛中拿奖,169人加入县级书协,48人进市级书协,11人甚至进了省级书协。这说明啥?培训不光教了写字,还让老师们有了专业成长的路子。

孩子们也成了最大的受益者。浦江实验小学的张歆妍,今年才读四年级,已经是个小书法迷。她的书法作品常被老师拿出来展示,同学羡慕得不得了。她还去金华市区参加比赛,拿了一等奖,回来跟妈妈说:“大家的字都写得越来越好了!”张歆妍的妈妈盛芳蕾发现,女儿写字时特别专注,心情也更平静。另一位家长金丹丹说,她儿子于以乐练了楷书后,语文考试卷面分总能拿满分。老师们也反馈,学生作业比以前工整多了,期末考试的书写分普遍提高。

书法这件事,说小是写字,说大是传承文化。金华的老师们用自己的努力,把这门古老的艺术带进了课堂,带给了孩子。未来,孩子们会怎么把这股墨香传下去?社区里的书法活动会不会越来越多?这些问题没有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金华的这场书法热,已经在每个人心里种下了一颗文化的种子。你觉得,书法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不一样的未来?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