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9日,绍兴市政协“委员会客厅”建言资政活动在古城仓桥直街陈桥驿史料陈列馆举行。活动围绕“建设文化强市 打造文化发展新活态”主题,为绍兴 “十五五”文化发展规划建言献策。市政协副主席张宪疆、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相关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及市文广旅游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文旅集团、市名城办负责人参加。
浙江省非遗保护协会副会长、绍兴市非遗保护协会会长何俊杰应邀参加活动并围绕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等相关话题发言。
何俊杰会长首先对“什么是非遗”进行诠释。他说:人类对文化遗产的保护由来已久,尤其是1972年发布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后,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发现有些文化遗产会随着人的故世而消亡,于是在2003年10月第32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上,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对文化遗产进一步细分,从此有了“非遗”这个概念。我国是第一批公约缔约国,2005年,国务院发布《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意见》,2006年公布首批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2011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目前,这部法律的修订草案正公开征求意见,将列入十四届全国人大立法规划。由此看来,设立“非遗”保护制度的初衷是为了抢救、保护可能消亡的遗产。“非遗”保护走过二十年,随着今年“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习俗”成为人类非遗,“非遗”扑面而来,已深深印入广大百姓心中。的确,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密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之间进行交流和了解的要素,它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何会长在列举我国列入“人类非遗”的44个项目以及绍兴作为浙江省非遗大市的保护现状后,对全市近年来的非遗传承保护情况作了介绍,尤其对组建一年多来的绍兴市非遗保护协会四大工作理念进行了解读。何会长说:我们在做“传承人的帮手、政府服务的助手、非遗经济的推手、文化引领的跑手”四大工作理念中,重点突出了助推非遗经济这一核心,去年以来,围绕非遗消费,组建了浙江省首个非遗邮局、导入了大学生毕业的创意设计;围绕非遗传播,启动了浙江首个百集非遗短剧的拍摄;围绕非遗“贯标”,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在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城市行动计划中,助推非遗标识的“贯标”。同时,今年底,还将联合绍兴文理学院共同发布《绍兴非遗经济发展报告(蓝皮书)》,以案例引领全市非遗经济的创新发展。
何会长说:传统的现代生活是非遗,有商业的文化可以成为非遗。他提出应对现有非遗项目进行重新审视和分类,对一些濒临消亡的非遗项目和优秀传统文化,强化保护,该抢救保护的,可实施数字化再现、也可进非遗馆、博物馆展示起来。但对大量的生活化的非遗和传统文化,应强化他们的商业属性,用市场行为让年轻人拥抱,变非遗为经济和流量,让非遗成为消费和日常。
关于“十五五”绍兴文化发展,何会长提出三方面建议。
一是建议更高层次地认识和架构绍兴文化战略。当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复兴的历史机遇期已经来临,绍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绍兴文化对中华文化具有型塑意义。正因如此,绍兴在寻找文化力,让文化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方面,应更加自觉和自信,绍兴要担当有为,力争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文化复兴的样本城市。
同时,何会长还对“绍兴是浙江的‘罗马’”这一命题阐述了自己的研究和观点。他说: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于绍兴的文化发展工作提出“绍兴是浙江的‘罗马’”之评价20周年,亦是人文经济学重大议题的关键探索期和中国春节列入人类非遗后的第一年。绍兴拥有文化资源富矿,从文化和现实发展的历史逻辑视角审视,绍兴务必把握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历史机遇期,深刻阐释“浙江的罗马”论断的理论逻辑,对绍兴未来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会稽山
二是围绕绍兴“文态”,建议加大考古和申遗力度。何会长表示:城市是人类社会走向成熟和文明的重要标志,通过城市考古,对古今叠压城市发展历程进行研究,是深度剖析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部分。要进一步开展主动性的越国都城考古研究,实施古越文明探源工程。何会长认为,绍兴古城的保护利用,未来的重心应从地上建设转向地下考古,让遗址和文物“说话”,给古城赓续文脉。关于申遗,何会长说:古城申遗应尽快明确路径和方向;对已列入世遗预备目录的“五镇”之南镇会稽山,应尽早公布规划,启动项目;对“古有三圣、越兼其二”中的“舜”和“禹”,应加大力度深化研究,要以链接、融通的思维,推动中华大地上“尧、舜、禹”遗迹的拼图,并牵头适时启动以大禹治水文化为主体的申遗工作,让虞舜文化、大禹文化在中华历史长河中更加熠熠生辉。
绍兴古城
三是围绕非遗的创新转化,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何会长认为:文化发展关键在人而非硬件和设施,绍兴应有制度性安排,让更多财力物力应用到人和软件上。要形成一套有效的政策、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吸引更多的学者、艺术家和工匠群体来绍兴驻城创造,促进市民文化的兴起,形成政府与民众艺术家的良性关系。何会长说,非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要倡导“大非遗”的理念,激活非遗传承保护、创新转化全链条中的每一个环节,让非遗真正成为现代生活的一部分。
绍兴乌篷船
责编:赵骏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