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导游小李,欢迎来敦煌游玩。”在鸣沙山月牙泉景区,李彩芸的开场白,瞬间拉近了与游客的距离。眼前的沙山环抱着一湾清泉,“这里2000多年来沙不填泉、泉不干涸。”一游客急切地追问,“为什么呢?”她自然地引导:“你们刚才在月牙泉旁边拍照了吧?答案就在照片里面……”这样亲切又带着点悬念的讲解,是李彩芸20年导游生涯的日常。
李彩芸是土生土长的敦煌人。1999年毕业后,她进入敦煌市一家国际宾馆工作,接触了不少旅行社和国外游客。“我们会跟一些游客进行简单的英语交流。”李彩芸说。
这段经历点燃了李彩芸成为一名导游的梦想。为了讲好敦煌故事,她选择了一条求学路。“实习一年后,我去了西安外国语大学,学习旅游英语。”那时的她,已深知传播家乡文化、服务八方来客的责任,这个选择也源于内心的那份赤诚。
学成归来,李彩芸如愿成为一名导游。第一次独立带团的经历,给她上了重要的一课。在讲解嘉峪关城楼时,一位历史老师不断提问:“这块砖有多长?城墙有多厚?”李彩芸回忆说:“我说的每一个数据,他都会记在小本子上。当时我没在意,但之后他告诉我,‘你讲的这些数据是对的’。”这份看似简单的肯定给了她莫大信心,也让她意识到这份工作的严谨性。
来敦煌的游客往往带着对丝路文明的深厚向往,其中不乏知识渊博者。为了能回答游客五花八门的问题,并提供一段有趣好玩又有一定文化内涵的旅行,李彩芸不断学习讲解词以外的知识。她说:“经常会有游客提出景点之外或是讲解内容之外的问题。我们学习的知识越多,就能轻松解答游客提出的各种问题。”这种不断精进、力求完美的态度,正是她在平凡岗位上践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生动体现。
20年来,那条经典的河西走廊、敦煌旅游线路,李彩芸走了无数遍。但每次出发前,她都像第一次带团一样认真准备。“我根据团队特点进行分类,比如孩子团、老人团等,我会提前根据团队的类型做功课,并准备相应的内容。”她的目标很实在:让游客来一次敦煌就爱上敦煌。
现在,李彩芸在敦煌文博投资有限公司负责会展中心讲解工作。“展览、会议服务、会议保障、演出保障等工作,以前做导游时都没接触过。新的环境、新的工作,对我来说是新挑战。但无论在哪个岗位,胸前佩戴的党徽都时刻提醒着我,要以更高标准做一名优秀的文化传播者。”
作为国家级盛会的敦煌文博会,吸引着世界各地的目光。面对这份关注,李彩芸内心充满自豪,但也有了沉甸甸的责任。她说:“我的人生价值就是让更多人认识敦煌、爱上敦煌,体会敦煌温度,看到敦煌文旅产业蓬勃发展。”
从宾馆实习生到金牌导游,再到如今的文博会讲解骨干,李彩芸扎根敦煌文旅一线20年。“最美的个性是真诚,最真的服务是热情。”这是李彩芸的信条。她用20年如一日的坚持,用心讲好敦煌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做一名有温度的敦煌文化传播者。
酒泉融媒记者:白雪
责任编辑:梁瑾
【来源:云上酒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