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上》“戏在景中、人在戏里”的独特观演之旅 朱萌摄
巍巍太行,夜色苍茫。在山西省武乡县太行龙湖畔,冲锋号声打破山里的宁静,随即一连串炮火声引来一片惊呼。正值暑期,大型实景演艺《太行山上》正常上演,以天地为幕、以山河为台,将那段太行山中的烽火岁月重新铺展于今人眼前。
回望抗战时期,八路军总部在此长期驻扎,武乡被誉为“八路军的故乡,子弟兵的摇篮”。
近些年,山西还编创了情景剧《四年》、实景剧《左权》、红色舞台剧《漳水回澜》等红色演艺作品,成为吸引游客的“流量密码”。为了讲好红色故事,当地举办红色旅游融合发展专业技能人才大赛,以赛促学、以赛选优,培养出多位全国红色旅游五好讲解员,为红色旅游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暑期开始,不少学生来到武乡,奔赴生动沉浸的红色课堂。走进演出场地,一个个纹丝不动如雕像一般的战士进入视线。还没摸清情况的观众好奇地打量着这些握枪、提刀、吹号、擎旗的演员,好奇他们的下一步动作。随着场地内音响响起,灯光大亮、烟雾四起,这些“雕像”忽然动了起来,演出场地霎时成为硝烟弥漫、枪林弹雨的战场。“这么多观众在身边环绕,但演员特别投入,丝毫没有出戏。演出一开始,我们就被现场营造的氛围带到了剧情中。”观众万方说。
随着剧情发展,观众缓步行走在被布置成太行山村落的剧场中。山坡上,羊倌看管着羊群,妇女三三两两在一起做着手中的活计。“大家小心脚下,从这边进入下一个场景。”场景切换间,负责引导的工作人员用手掌护住置景拐角处凸出的棱角,不断提醒着观众,剧情发展则由老人与小孩以对话的形式引出。
刚参加完高考的学生赵艺齐说,《太行山上》故事并不复杂,现场体验最让人难忘,尤其是演到敌人用机枪向下扫射时,自己紧张到无法呼吸、四肢发软。“历史于此刻被照亮,又岂止在书页之间。无法想象革命先烈要以怎样的信念,才能勇敢地冲向敌人的枪口。”赵艺齐感慨,代入人物,她真正理解了何为太行精神。
自2021年首演至今,大型实景演艺《太行山上》以“戏在景中、人在戏里”的独特观演体验,吸引无数观众,400余场演出好评如潮。
剧场负责人表示,行进式转场的方式、恢宏的舞台设计以及绚丽的灯光效果,非常贴近年轻人的口味。近年来,《太行山上》推出针对红色剧场研学项目“太行丰碑·小戏骨创演营”,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打造沉浸式体验营,为游客提供沉浸式剧场研学的新体验,通过实践感受红色文化,激发青少年的爱国情怀。
山西是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数量众多、类型丰富。近年来,山西推动红色旅游演艺发展,《在太行山上》《遇见娘子关》《首战平型关》《左权》等红色实景剧,凭借技术创新、情感共鸣与沉浸体验的多维突破,让革命历史从教科书走入年轻人心中。
山西红色旅游演艺何以“圈粉”年轻人?基于真实的历史事件是根本。今年“五一”假期,大型实景剧《首战平型关》在灵丘县平型关大捷遗址上演,全方位、多角度展现了八路军战士的英勇无畏和军民鱼水情的感人场景。同时,从旁观者到剧中人的身份转变,也为游客带来了更多立体、深入的历史体验感。
遍览在三晋大地上不断涌现的红色旅游演艺项目,逼真的战斗场景、震撼的视听效果与厚重的历史场域相互交融,创新实现了红色革命文化的现代表达,为游客带来身临其境的精神洗礼。
2025年7月12日《中国文化报》
第4版刊发特别报道
《山西:重回太行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