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博士相亲50次全失败,看了她的控制狂妈妈,难怪!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07-12 21:04
企业头条 - 宣传部

一些古早相亲节目还真是常看常新,非常经典。

有一档叫《大声说出来》的情感调解节目,请来过一对四川成都的母女,34岁的女博士英子,被妈妈逼着去相亲多达50次,全失败。

虽然这种情感类节目很多都是剧本,但是这简直就是当年电视版的“短剧”,知道是假的,但就是爱看,停不下来。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这些案例很具有现实性。先不说这对母女是不是剧本,她们的关系模式,在现实中也确实很常见。

在英子30多岁博士毕业后,她的妈妈就像要完成KPI一样给她安排相亲任务。

夸张到什么程度呢?一周安排五个,每天见一个。

到了周末,说是休息,其实还得让她写本周的相亲失败总结。

相了差不多50次亲,次次失败,这大大挫败了她的自尊心。

有的相亲男甚至见到她就谎称自己家水管爆了,就找理由跑了。

大家对她的评价都是又胖又丑,说她的穿搭太土,根本不是自己的理想型。

其实英子不说特别美,但也绝对说不上丑。身材微胖,属于比较普通的长相。

之所以男生都对她退避三舍,其实还是整个人的气质和性格导致的。

知道了她的青春期是怎么过来的,现在这一切都不再奇怪了。

01

英子是单亲家庭,父亲早逝,母亲一个人把她带大。

小时候,妈妈的控制狂属性就展现无遗,每天不允许英子穿漂亮裙子,衣服只能有黑白灰三种颜色。

同学们都穿花裙子的时候,英子的妈妈说:“整天打扮得花枝招展,不三不四的,看着就恶心。”

但到了女儿要结婚的时候,她又突然抱怨她不会打扮,让她写被拒绝总结报告。

这也真是玩得一手好双标!

英子也有过反抗的时候,她擅自买来一件花裙子,结果妈妈二话不说,就给剪成了碎片。

还有更社死的。英子上中学的时候,暗恋一个打篮球的男生,她把暗恋的小情绪都写在了日记里。

结果妈妈偷看她的日记,知道了这些时候,觉得会影响她学习,于是大发雷霆。

大发雷霆还不算完,她还去找老师,说那个男生勾引了英子。

这种大社死,谁顶得住啊?可想而知不明真相无辜躺枪的男生那时候有多鄙视英子。

直到多年后的同学聚会,那个男生还记得当年这件事,并且依然对英子避之唯恐不及。

被粗暴浇灭的恋爱萌芽,再也没有生出正常的根茎。

唯一的一次,还是遇到了骗子。

英子曾跟一个男士有几个月的短暂交往,她爱得死去活来,十分投入。

当谈婚论嫁的时候,对方露出了狐狸尾巴。他以开公司的名义问英子借了几万块钱,然后跑路了。

没有恋爱经验的英子,甚至拿出了家里的房产证抵押贷款支持男友创业,这事儿被妈妈知道后,她才马后炮地说:

我觉得她是个博士,好歹能有点识人能力吧?

在节目现场,妈妈依然不顾及女儿脸面狂揭伤疤、翻旧账,只为论证自己极端的教育方式:

我不管你,你指不定就要废了!

02

节目调解现场,英子几度情绪失控。

或泣不成声,或歇斯底里呐喊,说真的,那个样子确实没眼看,感觉精神处于崩溃边缘了。

往事不堪回首,也无法改变。

英子现在就一个诉求:不相亲了,以后自己要不要结婚,跟谁结婚,也都不需要妈妈插手。

可悲的是,一直到了节目尾声,妈妈依然没有意识到自己错误。

她一直都在激烈地驳斥女儿、驳斥导师,就是不愿意看看自己有什么问题。

后来导师也没给她留面子,直接说:

如果换作是我,我也不敢娶你闺女。为什么?因为有你这样的丈母娘,婚姻肯定不会好过。

像英子妈妈这样的控制狂家长,真的非常典型。

她们亲手用“为你好”的枷锁,毁掉了女儿一生的情感能力,还完全不懂反思,等到女儿遭遇了种种人生困境,只会把责任全推到女儿身上。

之所以并不丑的英子,整个人都散发着令男性排斥的气场,正是因为妈妈在早年剥夺了她的审美能力。

禁止打扮、丑化早恋、隔绝异性,这本身就足以把女儿驯化成一个情感残障。

等到适婚年龄再去催婚,被拒绝还要女儿写总结,无疑是在她本就不自信的伤口上残酷地撒了一把盐。

之前某乎上不是有一个热帖嘛,说女生被母亲强制剪男式短发,穿校服到18岁,工作后只会买“妈妈款”外套。

后来去相亲,男士们都嘲笑她“像50岁阿姨”。

早年的创伤,会使这类人完全失去性别魅力感知力,她们不是不想变美,而是真的不懂妆容穿搭是基本的社交语言,她们这块能力是被阉割掉的。  

还有家长在女儿年少时的洗脑:“和男生说话=贱”“喜欢打扮=妖精”,这些言论其实都是污名化女性。

曾有研究显示,很多曾经接受过这类教育的女孩,长大后面对心动的对象,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恐慌呕吐,身体抗拒亲密接触。  

在这方面,米粒妈完全是站在另一面的。

我一直说我并不反对早恋,是因为提前积累恋爱经验,也是锻炼孩子识人的能力。

接触过亲密关系后,你会更了解异性,也能第一时间察觉对方的异常,更能从容看待感情的失败和离别。

想当年,我自己中学时早恋,米粒姥姥就很支持,简直是我的闺蜜一样的存在。

小时候,别人家的家长都严令禁止孩子早恋,每天盯得死死的,恨不得旁敲侧击跟孩子套话。

我家可不一样,米粒姥姥和我之间无话不谈。几乎没有什么秘密。

我高一那年,16岁,和隔壁实验班班长恋爱了。我当时住校,每周五米粒姥姥来接我。有次周五坐在米粒姥姥车上,我给她指我的小男友,没想到她还替我愤愤不平,因为她觉得一点也不帅。

但我说,架不住他有才华啊!这家伙除了实验班班长、年级第一,还是舞蹈队队长、吉他社社长、学生会主席、好多数理竞赛全国一二等奖……

于是,我和学神男友手拉着手,把自己逆袭成了半个学霸,高一的期末考试,我直接逆袭成了年级第二。

虽然那段感情也因为年少无疾而终,但那确实是我积累识人经验的一个宝贵的开端。

在以后的人生历程中,我都能更加平常心地看待关系的盛开和凋谢,也并不会觉得有什么大惊小怪。

试想,如果英子早年间经历过恋爱,也跟喜欢的男生有过正常交往,自然不会在博士毕业后还识别不出骗子的套路。

03

英子的故事让我想起了一个逼婚不成就吃掉了女儿的猫的热搜。

当时看到那个新闻,我也是极度生理不适。

就因为女儿三十多了迟迟不结婚,父母居然趁她不在吃了她养了多年的宠物猫!

女生是个85年的广西女孩,她工作出色经济独立,日子过得舒舒服服,既能把自己照顾好,也能帮父母贴补家用,还能帮衬弟弟妹妹。

按说这样的大姐,真的是很能让家里人省心的。甚至在弟弟妹妹眼里,姐姐一直都是榜样般的存在。

可就是这样一个优秀的女孩,却被村里人说成是嫁不出去的剩女。

因为乡里乡亲总是说她没人要,她的父母就觉得特别没面子。

眼看着女儿都40岁了,于是父母就频频催婚。

但是女孩这么多年来,一直习惯按自己的节奏生活,她也觉得日子过得还不错,并不准备急着找个人组建家庭。

她有一只宠物猫,每天陪伴着她,像个家人一样,这几乎就是她工作之余的精神寄托。

家里人眼看着催婚不成,就认定她是因为把心思都放在了猫的身上才不想找对象的。

她不想结婚生子,也一定是把猫当成了孩子,才会觉得用不着生孩子。

有一天,她像往常一样下班后,发现她那只活蹦乱跳的可爱小猫不见了。

父亲告诉他,猫已经被他煮了吃了,而且还摆明了告诉她,就是因为她不婚不育,所以才这么做的,甚至还告诉她详细的烹饪方式,说是把肉剁碎了炒菜吃了。

正所谓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这招还真奏效了。

小猫死后,女生真的屈服了。她再也不养猫了,浑浑噩噩地生活着。

在家人的安排下,她去参加各种相亲,去过父母眼中“正常人”的生活,毕竟父母是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她肯定比谁都清楚。

他们能在女儿四十岁的时候,依然敢直接吃她的猫,对她进行如此恶劣、残忍的精神霸凌,我觉得肯定是因为长久以来,他们这么做的先例很多,而且每次都能成功,屡试不爽。

而女孩无论躲到哪,内心其实依然对父母有一种绝对服从的潜意识。明明可以反抗,她却选择了妥协,这正是因为从小到大的服从性测试,已经把她反抗的意愿给磨没了。

女孩为什么不想结婚?她对恋爱和家庭没有好奇心吗?没有自己情感寄托的诉求吗?

极有可能就是因为她太害怕进入像原生家庭这样的氛围里,才拒绝组建家庭的吧。

当你就是摊上了情感勒索型的控制狂父母,那真的要努力等到独立的那一天,自己疗愈自己。

因为待在那个造成创伤的场域里,你的创伤只会越来越深,有一天真扛不住疯了,没准父母还会反过来怨你不懂事。

节目的结尾,英子和妈妈相拥大哭。妈妈承诺英子以后再也不管她了,让她去走自己的路。不知道她能不能兑现诺言。

作为家长,我们也应该时刻检视自己,究竟我们所谓的“为你好”,是为了我们自己,还是为了孩子?孩子的个人意愿,孩子内心的声音,我们真的足够关注到了吗?

来源:米粒妈频道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