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溪濯足记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07-12 18:02
企业数字化(企业CBD) - 网络运营

□夏见


  民谚说:小暑大暑,上蒸下煮。时入溽暑,桑拿天高温闷热。城里的柏油马路晒得发软,迎面扑过来的风都是发烫的。电扇转了,空调开了,但仍然汗流不止、气躁心烦。不由想起那年夏天曾去消暑的小山村。
  我们一家四口,吃住在一户农家。粮食和蔬菜都是自家种的,鸡和猪也是自家养的,一切都出自天然。老两口为人善良,态度和蔼。有一天,见我喋喋不休地嚷“热”,大爷说:“村前有条溪沟,你去把脚泡在水里,就凉快得很。”我本来就喜欢野外,尤其喜欢有溪流的野外,便兴冲冲地去了。
  这条细瘦的溪水是从北面山脚的崖缝里渗出来的。沿青苔斑驳的石板小径下行百余步,汩汩水声便在耳畔响起。溪流两岸,竹树枝丫交织空中,漏下的光斑在水面碎成金箔。溪水浮浅,卵石光洁,间或有石头布列,可为桌为凳,供人闲坐。溪底的黛色石块,被水流打磨出细腻的纹路,踩上去像触到光滑的老玉。择一馒头状圆石坐下,脱鞋去袜,脚掌初触水面,凉意便自脚踝蔓延至全身。溪水清澈见底,有游鱼可数,它们穿梭于趾间,鱼尾轻扫肌肤,激起细微的战栗。
  在消暑的近两个月里,我每天的大部分时光都在村前的溪里度过。只要不逢雨天,早饭或午饭过后,我便携两本闲书,悠然踱至溪边,选一树荫浓密、坐石舒适之处,脱鞋挽裤,双足浸入没过脚踝的凉水里,任细细流水轻轻地环绕冲刷。耳闻鸟鸣如歌,身感清风拂面,那份凉爽惬意,唯有亲历方能体会。
  某次,捧读明代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只觉字里行间寒气缭绕,与我足下的凉意交织,恍若难辨是文字驱散了酷暑,还是流水浸润了心田。时而,远处芦苇丛中簌簌作响,可见一只白鹭单足立于浅滩,长喙如电,瞬间刺入水底。其脖颈扬起之弧线,与溪流转折之曲线,交织成奇妙的和弦,令人不禁想起宋人册页中的《溪凫图》,只是眼前这幅画会动,白鹭会振翅,会突然“嘎”地一声冲向云霄。
  北宋诗人文同也曾以清溪濯足消暑:“暑气沉晚树,晴光满遥川;下马古道侧,濯足清溪边。”与他同朝代的诗人郭祥正,夏天也偏爱到野外濯足:“关关禽声和,剪剪木影浓;濯足就绿水,披衣揽清风。”他也如我一般,坐于鸟鸣盈耳的绿荫下,一边享受凉爽清风,一边悠然濯足。明代文学家苏伯厚,则是一边在凉爽的溪水里泡脚,一边举头观赏天空飘逸的白云:“濯足清涧滨,矫首观飞云。”这是何等的闲适与惬意!古人将濯足与修身并论,确有其道理:当双足没入活水,人与自然便会相通相融,经过濯洗的心灵,便会洁净很多;经清流涤荡的胸襟,自会淡泊许多。
  如今,身处都市,每当炎炎夏日,总会忆起那山村的溪流,以溪流涵养出来的那份纯粹与宁静。我深知,保持与大自然的联系,不仅仅是为逃离城市的酷热,更是为着心灵的滋养……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