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车内开空调睡觉身亡?提醒:开外循环或窗缝也不是绝对安全!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07-12 17:33
企业信息化服务-企业CBD - 市场部
声明:本文内容根据权威医学资料及作者个人观点撰写,仅用于健康科普,不构成任何医学建议,若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车停在路边,空调开着,两人靠在座椅上睡着了,这样的场景熟不熟悉?尤其是在夏天,很多人开车出门,累了就在车里眯一会儿。

可就是这么一个常见的习惯,竟然能让人丢掉性命?夫妻两人车内开空调睡觉身亡的新闻并不是第一次出现,这不是危言耸听,那到底是怎么回事?车门关着,空调开着,窗户开个缝也不行吗?难道外循环也救不了命?

很多人以为,只要不是密闭空间就不会中毒

可真相远没有想象中简单。要搞清楚这个事,咱得先从“车里空调”说起。

汽车空调系统主要分为两种工作模式:内循环和外循环。内循环就是让车内的空气反复流通,不跟外界空气交换;外循环则是引入车外的新鲜空气。

但是不管哪种,只要车子停着不开动,都有风险。

这事的核心问题,其实不在空调本身,而在“发动机”。

车停着不开动,空调能运转,是因为发动机在怠速运行。发动机烧的是汽油,汽油燃烧后会产生一种无色无味、却极其致命的气体——一氧化碳

这玩意儿闻不到、看不见、尝不出,一旦吸入过量,就会像“关掉大脑的开关”一样,让人悄无声息地昏迷、窒息,甚至死亡。

别以为一氧化碳中毒是密闭车厢才会发生的事

就算窗户开缝、开着外循环,只要空气流通不畅,尾气还是可能“倒灌”进车里。特别是在一些停车环境不佳的地方,比如地下车库、坡道、背风口、杂物堆旁边,这些地方空气流动本来就慢,一氧化碳很容易积聚。

即使不是完全密封,也可能出现致命浓度

很多人会问,为什么平时开车也开空调,怎么没事?这是因为车子在行驶中,尾气会随车流动被吹走,不容易聚集;但一旦停车,尤其是车尾靠墙、车头朝外的情况下,尾气就可能沿着缝隙、空调进气口慢慢“爬”回车里。

这种“倒灌”现象,在一些老旧车辆或者密封不严的车上特别常见。

一氧化碳的杀伤力到底有多强?答案让人背后发凉。只要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达到0.04%,人在2到3小时内就可能死亡;如果浓度达到0.2%,只需30分钟就能致命。

而在关闭车窗、空调怠速运行的车内,一氧化碳浓度在短时间内就可能飙升到危险水平

它不会像烟一样呛人,也不会像煤气一样有臭味,它悄无声息地让人昏沉、乏力、失去意识。很多人以为是困了,其实已经是中毒初期。

中毒初期的症状往往被误以为是疲劳,比如头晕、恶心、心跳加快、反应迟钝,接着就会昏迷,甚至呼吸骤停。

有些人说,那我不是睡觉,我坐在车里玩手机,应该没事吧?遗憾的是,中毒不管你清醒不清醒,只要吸进去了,它就会绑定血红蛋白,阻止氧气进入细胞。越是待得久,毒性越强。

哪怕醒着也可能在不知不觉中被一氧化碳“掏空”

还有人以为夏天不会中毒,冬天才危险。

这种想法也错得离谱。夏天开空调也得启动发动机,发动机一运行,尾气就源源不断。

而且高温让人更容易疲惫,一坐就想睡。一旦睡着,风险就来了。

中毒并不挑季节,只挑环境

再说个让人意想不到的细节:很多新车虽然密封性好,但反而更危险。

一旦尾气进入车内,密封性强反而让毒气排不出去,加快中毒速度。而一些老旧车辆,排气系统损坏、密封条老化,更容易让尾气钻进车厢。

无论新车旧车,都不是绝对安全。

有些人觉得,车内有空气净化器,应该能过滤掉尾气?也不行。

一氧化碳分子极小,普通净化器根本拦不住它。除非是专业级别的工业空气净化设备,车载净化器对一氧化碳基本没用

所以不能指望科技来兜底,关键还是要改变习惯。

那到底该怎么做才能避免悲剧?其实答案很简单:无论任何季节、任何时间,车停着就不要在车里睡觉。就这么一句话,能保命。

哪怕只是“眯一小会”,也可能是最后一觉。

如果实在太困,宁愿下车找个安全的地方休息,也不要图一时方便。

尤其是长途自驾、家人出游、老人带孩子,千万别在车里打盹。有些人觉得孩子在后座睡得香,就不忍心叫醒,结果反倒酿成大祸。

孩子和老人对一氧化碳更敏感,中毒速度更快,后果更严重。

还有一种常见误区:在车里充电。现在很多人习惯在车里插着手机、电扇、按摩仪,发动机怠速开着空调,一坐就是几个小时。

看似舒服,实则危险。一旦环境不通风,越久越容易发生危险

别把车当成“移动客厅”,它永远不是一个适合久待的空间。

有些人可能会问,那开窗到底安不安全?答案是:“开窗”这事本身太不确定。

风向、气压、空气流动、车子位置,都会影响气体的流通效果。有时候开窗反而会形成负压,把尾气吸进来。

尤其在地下停车场或者靠墙的空间,哪怕窗户开得大,也不能保证安全

还有一个冷知识:有些车的空调外循环口就开在车尾附近,正好对着排气管。

如果设计不合理,尾气直接被吸进车内,这不是开窗能解决的问题。“外循环”并不是防中毒的万能钥匙。

它只有在车子运行、空气流通时才相对安全。

说到这儿,不得不提最近频发的类似事件。

有的是夫妻俩,有的是一家三口,有的甚至是司机在高速服务区打个盹,醒不过来了。这些悲剧背后,都是对风险的低估。

一氧化碳中毒,不是大概率事件,但一旦发生,就是100%的毁灭性打击

很多人总觉得“只是偶尔一次”、“别人倒霉而已”,可健康这件事,从来不讲侥幸心理。任何一次忽视安全的行为,都可能成为无法弥补的错误

尤其是对家里有车的中老年人来说,更要把这个知识记牢,告诉家人,提醒子女。

生活中,不缺便利,但也不能被便利麻痹。车子是工具,不是休息室。

空调是帮手,不是救命稻草。再舒服的环境,也不能拿命去换

尤其在这个气温飙升的夏天,更要提醒身边人:别在车里睡觉,别让“习以为常”的小习惯,变成“永远的别离”。

有时候,一句“别在车里睡觉”,可能救的是一条命。而意识到“开着外循环、留着窗缝”也不是绝对安全,才是真的清醒。

危险从不是电影情节,而是发生在身边的现实

只要发动机在运转、车是静止的,就不要在车里久留。哪怕只是等人、歇脚、接个电话,也要保持警惕。

再舒适的座椅,也不值得用生命去换。愿每个人都能平安出门,平安回家。愿所有的警钟,不再只是事后的悔恨。意识到风险,并不是小题大做,而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

参考文献:
[1]刘志勇,李新梅.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诊治进展[J].实用急诊医学杂志,2022,20(10):1115-1118.[2]张伟,陈晨.国内外车内空调系统对空气质量影响的研究综述[J].汽车实用技术,2023(15):132-135.[3]王立新,刘建国.一氧化碳中毒的流行病学与防控对策[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24,40(02):206-209.

作者 | 本文转载自@余医生健康科普

图片 | 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