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拿“青春期”当借口,孩子的成绩是能力不够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07-12 17:04
代理记账服务中心 - 服务中心

有一种比吃辣条还辣的体验,叫“成绩跳水”,而且还不是自由泳式的跳法,是头朝下、翻腾三周半、再加个狗刨的那种飞流直下。

一转眼,原来每次都能把老师笑得合不拢嘴的“学神”,成了年级排名后十名的“试卷艺术家”,家长怀疑孩子中邪,老师觉得青春期来袭,孩子自己躺床上打王者荣耀,一脸平静:

“我也不知道为啥,就突然不会了。”

但凡听过几句“他是个好孩子,就是不爱学习”的家长语录,都会觉得“初二是个坎”这句话,说得跟“饭后一根烟”一样理所当然。

但我说句不那么动听的实话:

初二成绩跳水,不是青春期捣乱,也不是性格不稳定,而是思维能力不够用了。

一、初二是认知淘汰的分水岭

初二不是春天的分界线,是大脑带宽的验收线。

以前背公式能混个80分,现在一看二元一次方程直接脑抽;以前看课文都觉得《藤野先生》是个讲友情的温情故事,现在背“略带外国口音的中国话”都卡在“咯哒咯哒”上,连半个“白话文小王子”的面子都保不住。

学习是思维的肌肉训练,初二开始,单靠死记硬背就像靠喝奶茶减肥。

逻辑思维、抽象能力、迁移能力,一项都不能缺。到了初二,题目开始发疯:先用勾股定理算出长度,再把它代入函数,最后问你“这代表了什么实际意义”?

真是逼疯理科生,劝退文科生啊。

有个同桌,初一的时候数学考98,写作业就跟吃饭一样快;初二下学期开始不对劲,五分钟一道题,十分钟一页纸,抬头眼神迷茫,像极了在迷雾里找WiFi。

他爸说他沉迷游戏,手机被没收,结果发现成绩更差了——因为那手机其实是他唯一能接收到人类智慧信号的设备。

一次课后他说:“题目我会读,就是每读一句话,都想先坐下来缓缓。”那语气像是在描述一个跟母星失联的宇航员。

表弟小学作文年年获奖,初中语文却一塌糊涂。有次期末考作文《我心中的英雄》,他写了三千字网游攻略,还配了技能图解。

老师批语写着:“建议转职电竞主播,语文建议重修。”他爸气得要给他请心理医生,我去旁听了一节课,那医生说:“孩子缺乏目标感,青春期逆反。”我差点笑出声,明明是他根本没理解‘英雄’指的是人,不是游戏角色。

这不是性格问题,是阅读理解炸裂。

二、性格问题,是能力不足的替罪羊

父母爱说孩子“叛逆期”“不听话”“变得不爱学习”,听起来像是孩子自己作的,但仔细想一想,你有没有见过班里年级前三的人闹“青春期”闹得欢的?

有吗?没有!

他们顶多就是烦作业太少,没法超纲提前学高数。

所以说性格不稳,很可能是因为能力不足造成的挫败感反噬自信。

初二课程不像初一那样“说人话”,难度明显上台阶,一旦成绩不理想,孩子脑内的BGM就从“我要考清华”变成“我可能不适合读书”。那股自暴自弃的劲头,不是“青春叛逆”,是“自我防御”。

我一个小学同学,初中突然变得“阴阳怪气”,上课瞪老师,回家摔门,写作文全是“人生无望”“活着也没意义”这类句子。

家里以为他早恋,翻他手机没发现暧昧信息,只发现他有个备忘录标题叫《二次函数的阴谋》。原来他数学一直考不及格,他说:“老师不是教不会我,是我听不懂他在讲人类语言。”

不是他性格有问题,是他从一个优等生滑坡到后20,内心崩溃了。

班里有个妹子,以前成绩吊打全班,初二突然沉迷韩剧、染头发、写“我不想长大”这种文艺日志,老师在群里提醒她妈管管她,结果她妈直接来了句:“她爸爸也这样,小时候就叛逆。”

但你猜怎么着?那妹子后来补了一段数学,成绩提上来,人也变乖了。头发褪色了,日记不写了,朋友圈从“我不是人间烟火”变成“今日打卡刷题五小时”。

你说这是性格?

不,这是分数续命的奇迹。

三、学习力是情绪与环境的产物

成绩不是靠“聪明”硬撑,而是靠情绪稳定度+习惯力+资源配置维持的系统工程。

初二,情绪值波动最大,大脑发育飞速但不均衡,一边荷尔蒙炸锅,一边考试节奏加速。如果学校环境混乱、家庭情绪对立,再聪明的脑袋也顶不住。

邻居家儿子,家教三个月连着请,还是提不了分。

他爸说:“孩子聪明,就是不努力。”后来我去他家坐了坐,吃饭十分钟内他妈骂了十个“你咋不如别人家娃”,他爸看着手机一句不吭气,饭桌像个开会现场。我问那孩子你咋不学,他说:“努力给谁看?我考好了,家里也一样骂。”

——你看,学习力崩了,不是智商没电,是情绪被掏空了。

我高中室友,初中在县里是学霸,来市里重点班之后成绩就塌了。

他妈天天打视频电话查岗,他在食堂吃个鸡腿都能被教育十分钟。后来他跑到楼顶哭,说“再学我就变精神病了。”成绩一掉,整个人像被打了码的电视机。班主任换了种策略,不管成绩,先让他画画、弹琴、干点开心的事。

半年之后,他居然考进了前20。

学习力重启,靠的不是题海,而是他重新觉得自己是个“正常人”了。

所以,别再拿“叛逆期”“没目标”来糊弄事儿了。成绩掉下来的时候,先别去揪孩子头发,先问自己一句:他是真的不想学,还是已经跟不上?

给家长一句话:别用鸡娃的姿势对待掉队的孩子,用检修发动机的冷静。

给老师一句忠告:别一味把学生的失控归为性格问题,成绩掉的,往往是情绪+能力的共振滑坡。

给学生一个建议:不聪明没关系,不承认不聪明才可怕。要是脑子跑不过题目,就先学会跑过情绪。

别怕掉队,怕的是掉队了还装作没掉。

真的没关系,人生这玩意儿,不是马拉松,是拔河——你得先知道你在跟谁拉,才知道怎么站稳。

校对 庄武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