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杨博
近期,成都降雨较多,此天气形势可能引发农田渍涝灾害。为最大限度减轻灾害影响,保障农业生产安全,近日,成都市农业农村局提出生产指导意见,做实灾前防御准备工作,抢修清淤农灌渠道,确保排水畅通,抢晴收获临近成熟的作物,提前备足救灾物资和农用物资(种子、化肥、农药、农机具等)。东部和南部丘区,在确保防汛安全前提下,做好蓄水保墒工作,为后期抗旱做准备。
针对不同的农作物该如何田间管理、应对灾害等问题,成都市农业农村局给出了一份详细的“救命指南”。
水稻
当前长势:菜茬稻拔节-孕穗期,麦(油)茬稻将进拔共期,整体良好。
田间管理:符合晒田条件的水田,及时排水晒田,落干后酌情增施钾肥。复水后叶色明显褪淡田块,合理施用穗肥,避免盲目增氮导致贪青晚熟。
病虫害防控:重点防治纹枯病,根据预报,在始穗期防治二代二化螟,普查叶瘟,预防穗颈瘟。
涝灾应对:受涝田块,及时分次排水,洗苗后轻露田,亩补施尿素3-5公斤,加强枯病、白叶枯病等防控。短期淹涝田块,及时喷施病虫害防控药剂+生长调节剂,增强稻株抗逆性。
玉米
当前长势:春玉米灌浆-蜡熟期,夏玉米拔节期。
田间管理:重点防治蚜虫、玉米螟、纹枯病、茎基腐病、锈病等,适时抢晴进行化控作业。
涝灾应对:排水降渍,挖沟起垄,尽快排干积水。扶苗清株,倒伏严重植株人工扶直、培土固根。灌浆期严重倒伏,垫高植株,防霉变鼠
害。及时清除茎折断植株。
追肥促长:排水后迅速足量追施速效氮肥,配施磷钾肥和微肥,酌情喷施调节剂/叶面肥中耕松土,破除板结。
病虫防治:重点防控涝后易发的黏虫、玉米螟、纹枯病、茎腐病、褐斑病、大斑病等。
减灾减损:成熟期受灾严重玉米,及时抢收作青储饲料,减少霉烂损失。
大豆
当前长势:春大豆结英鼓粒期,夏大豆苗期。田间管理:做好蚜虫、叶蝉、根腐病等防治及田间排水。
涝灾应对:快速排水,机械/挖沟排水,防沤根。
中耕培土:未封垄地块,及时中耕松土、培土防倒。
补肥促恢复:及时追施氮肥,补充流失养分。
重点防病:加强根腐病、溃疡病、炭疽病等防治。
蔬菜
首要任务:及时清沟排水。
灾后管理:天气转晴后,对脱肥植株及时追肥
或喷施叶面肥。扶正固定倒伏植株,清除病残
体病果、病叶、病株。及时喷药防控病虫害。
果园
排涝体系:检修排水系统,备好排水设备。确保背沟、围沟、畦沟三沟相通、畅通无阻。利用顶部防护沟集洪,侧沟泄洪。
灾后处理:受涝果园立即清淤疏沟、排干渍水,整理园地。
茶园
水土保持:夯实地埂/修建堡坎,防洪水冲毁。根据地势,合理修建能灌能排的蓄水池。坡地茶园上方与山林交界处开挖隔离沟。
生态措施:适度种植绿肥,减少地表裸露,降低水土流失。
此外,对于涝害严重、基本绝收的农田,建议及时清理前茬作物残体。因地制宜抢种速生蔬菜等短生育期作物,弥补损失。水稻、玉米绝收田块,可及时收获用作青储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