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李雨心 实习生 孙思淼
小心翼翼地将珍贵文物将从保险箱中拿出,仔细观察文物的每一处细节,再将其移动到展柜之中……7月11日,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中人潮如织,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穿梭其中,感受着太阳神鸟的精美。此时,来到陈列馆负一楼的临展厅,这里也是一派繁忙景象。因为就在5天后,四川地区首个从文物视野出发诠释中国传统色彩美学内涵的大型原创特展——“青·韵——文物里的中国传统色彩美学”展览,将在此处开启。
工作人员调整玉壶春瓶展示角度
一场满是青色系文物的展览,会是什么样子?文物又如何跨越千山万水,齐聚展厅之中?在展览即将开启之时,封面新闻记者提前探营,感受现场紧张的布展工作。目前,所有展品已安全抵达成都,布展工作正如火如荼进行。
据悉,此次展览将于7月16日在金沙遗址博物馆启幕,并持续展出至10月8日。展览汇聚故宫博物院、湖南博物院、安徽博物院等20余家文博机构的200余件青色系文物,全面呈现中国传统色彩美学的深厚底蕴与中华文化的审美精髓。布展现场,虽然文物还未全部呈现,但无论是泛着低调光泽青色瓷器,还是细腻温润的玉器,以及美丽精致的青花瓷纹样,都展示文物里的中国青色之美。
“青白釉,又称影青釉,特指釉色介于青、白之间,呈现‘青中有白、白中显青’特质的瓷器。”在展柜旁,来自景德镇窑的青白釉注子温碗正从箱体中取出。当文物褪去包裹,呈现在现场工作人员眼中时,引起不少人发出“哇哦”的惊叹。据执行策展人任华利介绍,这件注子温碗全器由注子和温碗两部分组成,是中国古代一种饮酒用具。它通体施青白釉,釉色白中泛青,晶莹润泽,尽显宋代制瓷工艺的精妙,是展览中的重点展品。
工作人员将青白釉注子温碗小心放入展柜
“好像很难用语言去描述它的美,瓷器的美更多要用眼睛去看,感受它温润的光泽。”任华利感慨道。她也表示,这件文物古人使用时,会在注子内盛酒,温碗内盛热水,将注子放入温碗中温酒,这样既能增加酒的口感,又能去除杂质。
目光一转,一件元代的青花瓷器正被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调整展示角度,确保观众能更好地欣赏这件文物的独特魅力。值得一提的是,在展览中,观众将会看到更多来自三台、成都的元代青花瓷器,其中包括三件珍贵藏品:2018年成都青羊区正府街遗址出土的元代青花玉壶春瓶,1992年三台蟠龙砖厂窖藏出土的元代青花象耳垂环花卉瓷瓶,以及同窖藏出土的元代青花双耳三兽足牡丹纹瓷香炉。
“元青花在四川地区极为少见,此次展出的三件珍品,皆推断为元代景德镇窑烧造。”任华利表示,这不仅证实了四川也有元青花的分布,更为研究四川与全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工作人员仔细检查青釉琮式瓷瓶
现场,还有一件南宋龙泉窑青釉琮式瓷瓶也正式“就位”,被移动到了展柜中。琮作为祭祀用的礼器,其内圆外方的造型象征着“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宋代崇古之风盛行,这件展品正是仿商周玉琮造型而制的陈设用瓷,其外形与金沙遗址出土的十节玉琮颇为相似。据悉,在南宋窖藏中,琮式瓶目前仅见于四川遂宁。
从苍翠山色到碧波流水,从雨过天青到清风袅袅……古往今来,喻指生机希望的青色,暗藏着古人的文化密码,更被赋予了深层次的涵义。而这场即将开启的展览,就邀请观众共赴这场青色文化盛宴,感受中国传统色彩美学的独特魅力。
本文图据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