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位网友提出“观众为什么开始烦雷佳音了”这个话题时,恐怕他自己都没想到,会引来如此热烈的回应,得到如此多的共鸣。
这也让人想到了另一个类似话题“谁是你最讨厌的正派男主角?”结果很多人投给了陆毅饰演的侯亮平。
谁也不能否认,雷佳音是实力派演员,为人也非常有亲和力,理应受到尊重。为何他反而被厌弃了呢?主要是角色的问题。角色问题的背后,则是很多影视剧过度追求“人设”而结下的恶果。
01
雷佳音遭“厌弃”
近日,姜文开始为他的新片《你行!你上!》展开宣传,并公布了演员阵容。谁也没想到的是,雷佳音的出现,居然引来了一片反感之声。
从网友的评论中可以看出,雷佳音的形象确实不讨喜。
有人抱怨说:“现在电影没有雷佳音就不能过审了么?”有人直言:“不想再看到雷佳音这张脸了。”甚至有人表示,因为有雷佳音出演,要抵制《你行!你上!》这部电影。
这个话题来得如此突然,恐怕雷佳音自己没想到,姜文就更没想到了。但细细品味观众的留言,其实是不难找到原因的。甚至可以说,这是大家长期对雷佳音所饰演角色不满的一次集中爆发。
“窝囊废属实是雷佳音的统治区”,这个评论道出了真相。长期以来,雷佳音饰演的角色,给人留下了一个非常深刻的印象,以至于让他成为了“窝囊废”赛道的扛把子。
在《我的前半生》里,雷佳音饰演的陈俊生角色,就是一个令人厌恶的形象,他不但婚内出轨,还对婚姻与情感的界限上装傻,很符合当下对“渣男”的定义。
这个角色给雷佳音带来了声望,却也给他带来了枷锁。从此,他的角色大多是委屈受气的老实人形象,比如《人世间》里畏手畏脚的周秉昆,将窝囊形象演出了新高度,还给他带来了飞天、金鹰、白玉兰三座视帝奖杯。
雷佳音遭“厌弃”,其实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近期雷佳音的作品太多了,让公众形成了审美疲劳。
自《满江红》后,有雷佳音的电影一茬接一茬,近一个月内,就出现了4部由雷佳音出演的作品,而且都是关注度很高的,比如《长安的荔枝》《酱园弄·悬案》《你行!你上!》等。
02
流量时代的恶果
老实说,雷佳音绝对是实力派演员,能将陈俊生这个“渣男”角色演出新高度,能将周秉昆这个“窝囊废”演到三座奖杯的高度,恐怕极少有人能做到。
这些成就甚至引发了质疑,有人扒出他背后的经纪公司,他与各大导演的合作关系等,怀疑他是内娱最大的隐形资源咖。
无论背后真相如何,不可否认的是,雷佳音本人很有亲和力,他那憨憨的幽默感,是很讨人喜欢的。61的头围,一度成为明星头围测量的比拼标准。
抛开现实中的是是非非,雷佳音被“厌弃”也是流量时代结下的恶果。
我们不难发现,在崇尚“流量至上”的当下,很多影视作品步入了一个误区。他们不再忠诚于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和思考,而是偏向于追逐“热点”和“潮流”,关心的是能不能冲上热搜,而不是能不能引发观众的共鸣。
因此,在人物塑造上,很多影视作品并不喜欢演员创新,反而让演员“人设”固化。雷佳音既然以窝囊废形象打开市场,那就让他一直演窝囊废,这样观众更容易接受。
这种“人设”固化的趋势,如今愈演愈烈。观众几乎不用动脑筋,只看演员表,就能对角色猜出个七七八八,甚至可以猜出剧情的发展方向。他们却忘了,观众是“喜新厌旧”的。
03
走出“舒适区”
如果将雷佳音被“厌弃”完全归罪于时代,显然是不公允的。说一千道一万,还要从演员自身来找原因。
不难发现,“人设”固化并不只发生在雷佳音一人身上。
大家发现没有,只要看到张译出场,你是不是就知道了谁是本剧最正义的警察?
只要黄磊出场,你是不是知道了谁是本剧最知心的大叔?
只要王耀庆出场,你是不是知道了谁是本剧最有钱的总裁?
只要沈腾出场,你是不是知道了谁是本剧最搞笑的角色?
“人设”是个好东西,让演员找到了自己的所谓“定位”,也让影视出品方更容易地为角色匹配演员,更关键的是能让观众更容易地记住演员。表面来看,演员、资本、观众皆大欢喜。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人设”就是流量时代的恶果。对演员来说,“人设”一旦固化,就形成了自己的舒适区,每部作品的表演千篇一律,几乎不用动脑子。同时,他们担心自己“人设”不保,甚至排斥尝试新的角色风格。
这种“躺赢”思想,实在难以言说。
或许演员还会喊冤,作为演员,他们只是忠实地按照剧本和设定完成本职工作。殊不知,剧本之所以让他来演,正是因为他自己的“人设”。
当今时代是日新月异的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新事物和新现象每天都在发生,影视作品可挖的素材实在太多。令人奇怪的是,这些作品反而更加套路化,演员形象更加单一化。他们难道不知道,观众的口味越来越多样化吗?总吃一个菜,谁都会反胃的。
来源:今日焦点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