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江苏省文物保护条例》
经各地申报、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物局)
组织评审
省政府日前批准同意
官窑山遗址等74处不可移动文物
为第九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其中
无锡有6处入选
无锡此次入选的6处不可移动文物分别为:云起楼及庭院、竹炉山房及石刻、张文贞公祠、倪云林祠、薛中丞祠、周濂溪祠。
(全部名单如下)
名单备注显示,此次无锡新晋“省保”文物中,云起楼及庭院、竹炉山房及石刻增补至第三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惠山寺庙园林”。
张文贞公祠、倪云林祠、薛中丞祠、周濂溪祠则是由第五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惠山古镇祠堂群”中划出,单独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让我们一起走近
无锡新晋“省保”文物
云起楼及庭院
无锡惠山景区名胜古迹很多,其中有座依山而建的美丽楼阁,名叫“云起楼”。
云起楼原是惠山寺僧房,根据清代诗人姜宸英“山取腾踔如龙,楼取变化如云”之意,起名为“云起楼”。此楼据高而筑,是远眺锡山风景的最佳观赏点。
竹炉山房及石刻
提起惠山茶文化,那是中国茶文化的一个标杆,其标志就是二泉水、竹茶炉和竹炉诗画,尤其得到了乾隆皇帝的青睐。
竹炉文化的起源在无锡,根据《惠山听松庵竹炉图咏》所述,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惠山寺住持性海与潘克诚一起,请湖州竹工编制了一个煮茶的竹炉,外面编竹,里面填土,内胆为铜栅,高33厘米,上圆下方,结构精巧。
当时无锡的著名画家王绂画有《竹炉煮茶图》并题诗,学士王达则为竹炉记序作诗,汇编成了珍贵的《竹炉画卷》。至此数百年间,竹炉文化引起了百余位文人关注,他们一边以此竹茶炉煮二泉水,烹佳茗,一边作诗撰文,绘画挥墨,歌吟赞美它。
而今,在竹炉山房还能感受到当时“竹炉文化”的盛况,清光绪年间的这一老建筑,堂壁嵌有王绂的《晴雨竹》,乾隆题诗的《竹炉煮茶图》以及明清题记38方。其中王达的《竹炉记》《竹炉清咏序》以及王绂等五人题诗,均是明代原迹。乾隆御笔《竹炉煮茶图》和历次题诗,以及诸大臣的和诗,均是当时摹刻而成。竹炉山房石刻也在1983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祠堂
此外,还有张文贞公祠、倪云林祠、薛中丞祠、周濂溪祠四处祠堂入选。
张文贞公祠
张文贞公祠建于惠山古镇下河塘10号,祀唐相张柬之,于民国元年所建。张柬之为唐襄州襄阳人,武周时因狄仁杰、姚崇荐引而升任宰相,主持政事;后趁武后病重迫其归政,复中宗帝位,并因功升天官尚书,封汉阳郡公。
倪云林祠
倪云林先生祠至今矗立于惠山古镇绣嶂街,整个祠堂里有多幅倪云林的山水作品,更有展现他性格的传说轶事。园内琴舫临水、假山叠石,皆合其画中清冷孤绝的哲思。
薛中丞祠
薛中丞祠位于无锡城西五里惠山古镇核心区上河塘,建筑坐北朝南,面对京杭大运河支流惠山浜,祀清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薛福辰。
祠建于清代末年,面阔三间半,三进。门间为楼式门头,硬山顶观音兜,下双步檐、木门栅,上为楼廊、木栏,是典型的晚清风格。祠中有慈禧赐“人游霁月光风表,家在廉泉让水间”联。
周濂溪祠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位于无锡市惠山古镇下河塘的光霁祠,又名濂溪周夫子祠,始建于清乾隆七年(1742),是惠山祠堂群118座祠堂之一,享官祭,人文气息十分浓厚。祀主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是我国理学的开山鼻祖,北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
编辑:张颖
校对:罗丹硕
责 编:蔚来
编审:祝建新
来源:综合南京日报、惠山古镇、江南古运河旅游度假区、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