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MISA不夏天,又一年的上海夏季音乐节(简称:MISA)如期而至。在城市的喧嚣和酷暑中,偶然听到了香港青年作曲家梁皓一为上海交响乐团和上海植物园所作的《树》,仿佛是一次心灵的远行,让我在音符构筑的森林里,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梁皓一是中国香港新生代的作曲家,以其多元创作领域和鲜明的音乐叙事风格崭露头角,代表作横跨电影配乐、交响乐及游戏音乐,被誉为“声音影像化”的创作者。《树》由上交和上海植物园联合委约,充分契合了今年上海夏季音乐节主题“写给未来”,用音乐助力地球环保事业,架起连通未来的桥梁。
音乐的开篇部分,木鱼颗粒状的敲击如露珠坠叶,海洋鼓震颤出林间风的呼吸,小提琴与长笛以三度叠置的颤音织就鸟雀啁啾的声网。大提琴低吟的G弦独奏,是古树年轮里沉淀的晨昏记忆。这一切如春风拂面,开场的轻柔如晨曦中的薄雾,环绕着沉睡的树,那是自然初醒的宁静。随着旋律的推进,树木的轮廓逐渐清晰,它们的根系在土壤中蜿蜒,汲取着大地的养分,枝叶在阳光下舒展,进行着光合作用,为世间提供清新的氧气。这让我想到,每一棵树都是大自然的馈赠,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绿色根基。它们默默地守护着环境,调节气候、保持水土、净化空气,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生态价值。正如 “绿水青山” 所代表的自然财富,给予我们健康的生活环境和持续发展的希望。
曲中灵动的旋律仿佛是树在微风中的轻舞,展现出它们的生机与活力。树木的生长是一个漫长而坚韧的过程,从一粒种子破土而出,到参天大树傲然挺立,历经风雨却愈发苍翠。这与我们追求经济发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音乐中伴随着螺旋钹锯齿般的锐响撕裂声场,低音提琴群以半音阶爬行模拟电锯轰鸣,定音鼓模拟倒木撞击大地的闷响。竖琴刮奏象征年轮断裂的刹那,铜管组不协和音块堆叠出机械的冷酷行进。曾经,我们在发展的道路上,为了短期的经济利益,过度砍伐森林、污染河流,破坏了生态平衡,换来的只是暂时的繁荣。然而,当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我们才恍然大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理念深刻地揭示了两者相辅相成的关系。保护好生态环境,就像是在培育一棵“摇钱树”,它会以更加可持续的方式回馈我们,发展生态旅游、绿色农业等产业,让经济在绿色的轨道上稳健前行。
当音乐进入高潮,强烈的节奏如同暴风雨中树的抗争,它们坚韧不拔地面对自然的考验,不屈不挠。这何尝不是我们在环保道路上应有的姿态,面对困难与挑战,我们要像树一样坚定信念,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修复生态、防治污染,守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每一个音符都在敲打着我的心灵,提醒着我们肩负的责任。我们不能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金山银山,而要致力于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尾声的悠扬如同夕阳下树的剪影,宁静而深沉。闭上眼睛,仿佛能看到树木在岁月中静谧地生长,见证着时代的变迁。这部由五个乐章组成的交响诗,以一种强有力的音乐叙事方式,展现了自然的脆弱性与人类救赎的可能性,叩问了现场的每一位听众。《树》发出了激昂的呐喊:环境保护不是束缚经济发展的枷锁,而是通向长久繁荣的必由之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我们应当践行的信念。让我们在聆听自然的旋律中,携手共进,守护好每一棵树、每一片绿水青山,收获真正属于我们的金山银山,让子孙后代也能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聆听大自然的美好乐章,享受可持续发展的硕果。
原标题:《新民艺评丨茅亦铭:在MISA 聆听一棵“树”的呼唤与心声》
栏目编辑:华心怡 文字编辑:沈毓烨
来源:作者:茅亦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