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证中华文明包容性特征,宁夏固原文物精品展将亮相上博东馆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07-05 09:20
企业头条 - 宣传部



象征中原礼制的马车、西亚萨珊风格的玻璃碗、装饰着胡人乐舞画面的绿釉陶扁壶…… “华彩六盘:宁夏固原文物精品展”将于7月8日开展,展示固原这一古代丝绸之路通衢之地的精品文物。

7月4日,记者提前进入上海博物馆东馆第二特展厅,见证“凸钉玻璃碗”“狩猎图金方奇”两件重磅文物现场开箱。


凸钉玻璃碗 赖鑫琳 摄


展厅现场 赖鑫琳 摄


狩猎图金方奇 赖鑫琳 摄

“凸钉玻璃碗”是宁夏固原博物馆的三件镇馆之宝之一,经过现场开箱、点交,上海博物馆青铜器研究部馆员李文平将它小心翼翼放入透明展柜中。他戴着黑色手套,将这只拳头大的玻璃碗捧在掌心里,转身时,先稳一稳重心,将文物放在展台后,又耐心调整细微角度。良久,听到一旁工作人员称赞,“完美”。


鎏金银壶 赖鑫琳 摄

“这是该件文物近6年来的首次亮相。”李文平介绍,“凸钉玻璃碗”上世纪80年代出土自北周柱国大将军李贤墓,在地下埋藏了1400多年。玻璃碗晶莹剔透,外壁上有10多个凸钉装饰,算是从西亚萨珊地区“进口”的一件器物。这样的玻璃碗在伊朗高原出土不少,但保存如此完整的器物在国内外鲜见。“能成为镇馆之宝,首先是因为保存得非常完整,也因为它反映了当时固原地区作为丝路重镇,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繁荣,这种繁荣景象更加凸显了当时中华文明包容和开放的特质。”


展厅现场 赖鑫琳 摄

从文物盒中被取出时,“狩猎图金方奇”让所有人眼前一亮。它通体黄金,正面刻有精美生动的狩猎图像,带有浓郁域外文化因素,背面则有多达82字的隶书铭文,为宁夏吴忠市盐池县博物馆所藏隋代文物。

方奇,意为各地出产的珍奇物品。上海博物馆青铜器研究部馆员李惠平介绍,金方奇重达850克,与草原游牧文化中装饰用的金银牌很像。“这件金方奇能体现出固原作为中原农耕文化、草原游牧文化和西域文明的融汇之地,多元文化在这里和谐共生、美美与共的繁荣盛景。”


展厅现场 赖鑫琳 摄

目前,展厅内大部分文物已经布置妥当,等待下周正式与观众见面。除了此次开箱的两件重量级文物,记者还看到彩绘陶俑群、史射勿墓壁画、鎏金银壶等精美文物,众多金饰文物颇为惹眼,展厅里还有一辆巨大的马车。李惠平介绍,此次展览分为三大板块,选取了固原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三个篇章,包括两周时期、北周时期和隋唐时期出土的文物,展示多元文化交汇地区文明和谐共生的特点。这些精品文物也实证了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特征。

原标题:《实证中华文明包容性特征,宁夏固原文物精品展将亮相上博东馆》

栏目主编:施晨露 题图来源:赖鑫琳 摄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钟菡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