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愧是沉淀了十五载的书香,这届江苏书展,随处可见深厚的古典意蕴。
然而,在这浸润千年墨韵的场域之畔,一股迥异的“力场”正悄然生成:
头盔之下,于火星的赭红荒漠间疾行穿梭;指尖轻扬,仿佛“剥开”霸王龙化石虚拟岩层;扎个“猛子”,你也能闹龙宫取铁棒踏上取经路;电子音流淌,“AI家教”正将几何的玄奥庖丁解牛……
惊觉,书展现场,竟是个精心构筑的文化“虫洞”:此端,是沉淀于竹帛纸页、流淌着翰墨丹青;彼端,则由VR编织幻境,AR点染虚实,AI催生智慧,合力推开一扇通往“元宇宙”阅读新境的门扉。
传统阅读中,读者始终是故事的旁观者。而在“元宇宙”里,观众通过体感交互,解构了“翻阅”这一古来有之的行为。《奇阅西游》便是绝佳注脚:读者化身为孙悟空的“毫毛”,非止于看大圣闹天宫,更要亲历七十二变之诡谲,参与龙宫夺宝之险境,甚至左右剧情走向。当指尖不再是翻动纸页,而是在虚空中挥舞金箍棒,“接收者”与“创造者”的界限,便在交互的震颤中悄然溶解。“元宇宙”叙事,正将“书”从静止的容器,锻造成可进入、可触摸、可塑造的“世界”。
书展现场的科技脉动,远非炫技的浮光掠影,其深处奔涌的,是提升全民阅读“质”与“力”的洪流。“书香VR”区,孩子的惊呼刺破空气:恐龙不再是纸上的冰冷插图,而是可“剥开”岩层、昂首阔步的史前霸主;X-META的“冰龙寻珠”,玩家在北冥海、巨鲲界的幻境中追逐冰晶,传统文化借技术之翼重获血肉。停留时间翻倍的数据背后,是“阅读率”向“阅读力”的一跃,当知识化为可感、可游、可历之境,理解便不再是刻板的记忆,而是烙印于身心的体验。
然则,趣味喧嚣会否侵蚀阅读的深度?江苏书展以实践作答。“智绘深空”数字课堂给出了精妙的平衡术:VR头盔中,少年化身航天员舱外探索,指尖星辰触手可及;AR扫描,绘本上的飞船跃然升空,结构精妙毕现。当震撼的星尘落定,引导并未止步——孩子们被温柔地引回纸质绘本,沉淀系统的航天知识图谱。“纸质阅读+数字交互”的闭环,探索了未来科普教育的范式。
“元宇宙”书展的生态“野心”,显然不止于感官的奇观。凤凰人工智能体验店内,“AI家教”引发围观。与传统的网上解题不同,AI作为驱动“元宇宙”、提升VR/AR体验的核心引擎和大脑,其运用更加广泛。算法如无形之手,精准描摹学生思维,将难题拆解为清晰的逻辑阶梯。它不仅在重构我们“读什么”“怎么读”,更在悄然重塑知识传递的效率与路径。
姑苏城上空的日影缓缓西斜,书展的喧嚣终将融入暮色。然而,那个精心构筑的文化“虫洞”,却不会随人潮散去而闭合。当孩子们摘下VR头盔,眼中火星的赭红尚未褪尽;当“AI家教”的电子音在脑海中留下解题的回响;当“智绘深空”的航天梦在纸页与虚拟间完成了闭环传递……
我们或可窥见未来阅读的模样:它既是沉浸式的“全感”冒险,也是回归深度的系统沉思;既是个性化智能导航的坦途,更是激发自主创造的星辰大海。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王子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