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钱江晚报
63岁瓜农老冀赶在太阳升起前,抢摘千斤西瓜
二茬成熟,三茬开花熬过酷暑,把瓜卖到9月底
本报记者 谢春晖/文 杨晓轩/摄 通讯员 刘瑞雪
![]() |
![]() |
清晨的第一缕曙光刚照亮天际,西瓜地里便传出了“嘭嘭”的拍瓜声——63岁的冀锡林正在熟练地摘瓜。
“趁着阴凉,先把瓜摘下来,一会儿装筐摆出去,大家要来买的。”冀锡林擦了把汗,笑着说,“天热,瓜更好卖”。
本期“高温日志”,正是来自这位种了25年西瓜的乔司瓜农。
凌晨开工,早上8点前
他要摘完2000斤西瓜
认识冀锡林的人都喊他“老冀”。老家台州的他,是杭州钱塘区下沙乔司农场里出了名的劳模。他每年都最早下地,之后就天天扎在瓜棚里,找他不用打电话,往地里吼一声就行。
昨天凌晨4点,记者来到老冀的瓜地,发现入口的棚子里已经放着五六框西瓜了。
暑热,乔司西瓜二茬瓜大量成熟。“二茬瓜口感没有头茬好,但价格便宜。”老冀说,乔司西瓜的零售价刚上市时每斤四五元,现在降到了每斤2.5元左右。
高温带来了销量,也带来了考验。“白天瓜棚里气温能超过50℃,人和瓜都吃不消。高温会让瓜瓤变软,口感也会变差。”老冀说,只有深夜12点后,等瓜“冷静”下来,才能保证口感。因此,瓜农们需要在太阳升起前,将西瓜摘下,保住那份鲜甜。
当天上午8点前,老冀要摘完近2000斤西瓜。他有50多个瓜棚,错开成熟期,每天能摘五六个棚。“习惯了就不觉得辛苦了。”老冀说。
抢货客户“剑拔弩张”
现切西瓜缓和气氛
五点半天已大亮,客户也到了。
“老冀,今天的瓜卖多少?”
“涨了两毛钱。”
客户跑到老冀身边砍价,老冀一边说着天太热,吃不消摘,但又很快心软,“行行行,老价格给你,但瓜你不能挑。”
老冀说,这是收瓜的行规,统货价格比零售便宜不少,但瓜的大小不匀称,成熟度也有差别。
此时,又一个客户赶到了。在瓜田前,两个客户叫起了价,都想多要点货,“老冀的瓜品质稳定,能卖出价格。”
“先吃个瓜吧。”老冀挑了个刚摘的西瓜切开,分给大家吃,现场的气氛也缓和下来。“老冀,明天的瓜,你要给我留住。”晚到的客户不再“抢”瓜,看着老冀帮同行称瓜、装瓜。
靠着种瓜养儿买房
再干两年打算退休
前不久,老冀的西瓜代表乔司农场拿了一个省级西瓜大赛的金奖,但他还没去领奖牌,“这个金奖代表所有乔司农场的瓜农,我们的瓜都一样好吃。”
刚送走客户,几个扛着铁锹的工人来了。他们是老冀雇来加固瓜棚的,为了应对接下来的强对流天气和台风天。
今年瓜苗长势比去年好,二茬瓜陆续成熟,部分三茬瓜也开花了,老冀想让瓜苗熬过最热的几天,把瓜卖到9月底。
有意思的是,老冀从不肯雇人帮他摘瓜。“每个卖出去的西瓜,都得是我摘的,这样才能保证品质。”老冀说。
上午7点,瓜棚里已经热得像桑拿房,老冀的T恤也早已湿透。靠种瓜养大儿子,也在杭州买了房,老冀悄悄跟记者说,想再干个两年就退休享受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