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8年首款折叠屏手机问世以来,行业围绕屏幕铰链、整机重量、电池续航、耐用强度等技术挑战持续攻坚,经过6年多的迭代,折叠屏产品完成了从“能用”到“好用”的过渡。
尽管折叠屏技术已趋成熟,但产业真正的难题才刚刚浮出水面。过去几年,主流安卓厂商在高端市场不断试水折叠形态,行业实现同比三位数的高速增长。然而,当第一批尝鲜用户逐渐饱和后,下一波增长动力从何而来?
现在,几乎所有厂商都盯上了一个共同的增量池:iPhone用户。这是一个典型的高消费力群体,该群体对产品的品质、性能和体验有着较高的要求。不过,苹果iOS与安卓系统间的生态壁垒让用户在跨设备协同体验时头疼不已。
为此,不少国产厂商已展开生态层面的适配。7月2日晚间,荣耀CEO李健在Magic V5暨AI(人工智能)终端生态发布会上宣布,荣耀成为行业内唯一支持与苹果iOS和华为鸿蒙系统互传的品牌。vivo日前发布的折叠手机X Fold5还可以直接查看iCloud中的文档、图片或者备忘录,甚至实现了与苹果手表、耳机的适配。这一策略不仅拓宽了折叠屏手机的目标用户群,也让行业生态融合成为可能。
过去几年,折叠屏手机虽然备受瞩目,但真正阻碍其普及的除了价格本身,还有因“可折叠”所带来的种种代价:机身笨重、电池续航能力不足、折痕明显、软件适配难等,一度将折叠屏限定在小众尝鲜市场。如今,技术迭代正逐步将这些问题逐一解决。
以今年面世的几款横折旗舰为例,整机重量普遍已逼近甚至低于主流直板旗舰。其中,OPPO Find N5重量约229克,荣耀Magic V5系列则把重量压缩到217g,比直板机iPhone 16 Pro Max的227克还轻,展开状态下的厚度4.1mm也逼近Type-C接口的物理下限。
实际上,折叠屏手机的减重史就是一部技术发展史。轻量化成果的背后,是电池、材料、生产等多个领域的突破。
把电池做薄的同时兼顾大容量是行业的一大难点。会上,李健介绍称,荣耀为此曾组建主攻电池技术的“特种部队”,“3年里,团队进行了70多轮验证,尝试了1000多种材料,但最终荣耀决定从纯自研转向与行业合作伙伴联合研发,电池团队当时泪洒现场”。
联合研发后,荣耀Magic V5此次搭载了25%硅含量的新一代青海湖刀片电池,其能量密度达到901Wh/L,电池容量为6100mAh。“主要的技术难点在于硅含量的提升,目前行业能做到的是硅含量在15%以下的平均水平,我们在多年前就已经开始储备这方面(硅碳负极)的技术,高硅技术的核心难题在于充放电的时候膨胀是不可控的,为此我们研发了一个可自修复的黏结剂(一款可以让更多硅元素稳定锁在电池中的超级胶水),从材料层解决了超高硅含量的稳定性难题。同时,在提升电池容量的过程中,荣耀也用到了很多专业技术和创新材料,包括高压钴酸锂正极材料、动态沉积硅碳负极材料、超强集流体、高动力固态电解质等。”荣耀产品线总裁方飞说。
以硅碳负极为代表的新一代电池技术,让折叠屏手机具备超过直屏旗舰手机的电池容量,且在续航与轻薄间找到了平衡点。然而,解决了轻薄的问题后,如何兼顾结构强度和耐用性又成为接下来的关键。
李健表示,荣耀的折叠屏材料团队尝试过地球上几乎所有能用的材料,发现碳纤维又轻又强,但是容易碎;目前折叠屏最主流的玻璃纤维足够轻,强度也够高,但是厚⋯⋯
最后,荣耀把目光放在了航天特种纤维上,跟宇航服的牵引绳是同款,纤维直径仅有0.014mm。李健说:“这种超细纤维在指甲大小的编织面积中就有10万根纤维,但编织中产生的静电会让传统梭织工艺完全失效。”为此,荣耀升级了产线、工艺、人员等,其中仅升级产线就需要投资数千万元。
在转轴领域,铰链是屏幕折叠的关键,早期的折叠屏手机,铰链设计较为简单,容易出现折痕明显、屏幕易损坏等问题,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如今的铰链已经变得更加精密和耐用。例如,一些折叠屏手机采用的高强度合金材料,可承受数万次的折叠测试,这确保了手机的稳定性和耐用性。同时,铰链内部还配备了精密的齿轮和缓冲装置,减少折叠时的摩擦和压力,从而延长手机的使用寿命。
除了硬件,软件适配问题也得到大幅缓解。目前,绝大多数安卓软件在横折机型上已能发挥大屏幕在生产力和娱乐方面的优势,分屏、多任务等功能也已开发完善。
这一系列硬件与软件维度的创新积累,使得折叠屏手机逐步从“尝鲜玩具”成长为能与直板机比肩的成熟产品。
尽管轻薄、耐用要求被逐步满足,但对行业而言,产品技术演进只是“入场券”,如何走出尝鲜市场、建立持续消费动力,才是当下最大的考验。尤其在进入2024年后,曾经的三位数增长神话戛然而止,折叠屏手机的出货节奏明显放缓。市场普遍认为,折叠屏必须进一步“扩圈”,抢占主力换机市场。
iPhone用户成为各大品牌争夺的对象。记者此前从一位知情人士处获悉,苹果首款折叠屏手机(横向书本式设计)或将在2026年下半年发布。天风国际证券分析师郭明錤近日也在社交平台上发文称,组装厂商鸿海(富士康)预计在2025年第三季度末或第四季度初启动(苹果首款折叠屏iPhone)生产。其中,折叠显示屏是少数已确定规格的零组件之一,可以作为估算折叠iPhone出货量的参考。三星显示预计年产能约700万~800万片折叠屏,供折叠iPhone所用,但2026年的实际生产时间可能只有几个月,因此2026年折叠iPhone的出货量应会低于年产能。
郭明錤还预计,初代折叠屏iPhone定价较高,售价在2000~2500美元。但或许是高单价因素,折叠iPhone在2027年与2028年的年出货量均为数百万部。
这也意味着,未来1~2年,安卓阵营仍有机会通过技术升级和生态融合争夺更多的高端用户。如何打动iPhone用户?硬件之外,系统间的协同能力是关键。
为降低iPhone用户的迁移成本和提升跨设备协同体验,不少国产厂商已进行生态层面的战略改造。例如,荣耀、OPPO、vivo等均在文件互传、蓝牙穿戴兼容、跨屏协同等功能上对iOS系统进行深度适配。
此外,以智能体为代表的新一代AI能力也在承担“体验重构”的任务。以荣耀YOYO智能体为例,它能实现“一句话打车、多App抢单”“一句话识物、配菜谱”等功能,通过语言交互完成多个系统间的协同操作,在实际使用中降低用户的操作成本。李健提到,荣耀后续会与阿里巴巴一起进行智能体服务生态方面的合作。
生态融合之外,当前荣耀正处于IPO(首次公开募股)的关键期。公司日前已正式提交IPO辅导备案申请,对于荣耀的上市进展以及下一步工作规划,荣耀CFO(首席财务官)彭求恩回应:“整个上市申报流程包括受理、问询、上会、证监会注册、发行上市等关键步骤。我们现在在辅导阶段,主要是按照国家的一些法律法规进行公司治理、内部运营、内控制度等方面的一些问题洞察和改进,这些都是在相关中介机构的指导下来做。这个阶段至少三个月起步。我们会按照程序一步步往前走,现在进展还算正常。”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