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迎战小米YU7,特斯拉“逆势涨价”亮出第一剑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07-03 08:16
软件著作权服务中心-企业CBD - 服务中心

正当所有人以为特斯拉将以降价应战小米YU7时,71日,特斯拉却反其道而行之,宣布Model 3长续航版涨价1万元

这一反常举动传递出什么信号?实际上,特斯拉凭借一系列的创新,展现出更强的技术自信。它也叩问着中国汽车市场的每一个参与者:未来的竞争,到底要“卷”价格,还是比创新?

上周,小米YU7以“高配低价”入局,订单三分钟订单破20成为新一代车市“鲶鱼”,引发了汽车行业的集体焦虑。其中,特斯拉受到的影响可能更大,因为小米YU7自推出之时起,就一直对标特斯拉Model Y小米YU7发布的一天,特斯拉股价应声下跌3.79%,市值单日蒸发约400亿美元,足以看出外界对于小米YU7竞品的担忧。

为了应对小米YU7带来的销量冲击,不少车企纷纷推出“退订补偿”的政策也就是说,如果有消费者因为拿车周期太长,想取消小米YU7订单,又担心失去5000元定金,可以在其他品牌购车的时候进行报销。但这一措施,本质上还是在打价格战,因为车企们大多是通过抵扣车价或者奖励积分等形式报销掉这5000元定金,还是一种变相的降价。

这一招在短期内或许会有效,但长期来看效果有限。近两年中国车市的高度内卷已经给行业上了一课:价格战虽然能快速地吸引市场眼球、抢夺摇摆客户,但终究会减少企业利润,压缩研发投入,加剧产品同质化,不利于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71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明确提出,要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这释放出一个明确信号,中国车市的未来一定不会是价格战。企业要想长期在市场立足,还是要持续提高产品力。

这一次特斯拉涨价,技术和配置升级是底气。特斯拉卖的,不仅是一辆电动车,而是一个持续进化的“科技产品”。比如,此次Model 3续航里程提升,背后是特斯拉在电池化学配方和管理系统领域的长期积累,使其能不断地突破电池性能极限;百公里加速的提升,展示了特斯拉OTA模式的优势,充分展现了软件定义汽车的价值。

虽然此次特斯拉的升级并不算大,但其逆势涨价的举动足以启示我们,车企只有在科技创新上建立代差优势,才有可能拿到市场定价权。

展望下半年的中国车市,市场竞争必然会更加激烈,此时我们更需要警惕“重营销、轻研发”的倾向。2024年,特斯拉投入329亿研发费用,绝对值在国内车企中仅次于比亚迪。反观国内车企,在2024年激烈的价格战中,已经有不少企业研发费用占比缩水,营销费用却大幅增加。

未来中国车企要赢得竞争优势,不应依赖“营销”“堆料”等手段,而需把注意力放在技术研发突破上,比如提升整车性能,升级自动驾驶算法和打造人车家生态系统等方面。

可以预见,中国汽车产业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到“智造强国”的跨越,就必须完成从价格“内卷”到价值创造的跨越。构建自己的“技术护城河”,是车企的必然选择。而一个日渐成熟、理性的市场,也终将奖励那些坚持长期主义、持续投入技术创新的企业。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