盯孩子写作业底层逻辑大揭秘,弄懂这点过程超简单!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07-02 23:46
中关村国际人才会客厅 - 运营部

听一个妈妈讲过一个真理:真正学习好的孩子,根本是不需要辅导的,只有学习差的孩子才需要天天在旁边盯着、催着”

刚开始的时候还不信,直到我看到亲戚家的一个女儿,每天放学回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写作业

如果作业没写完,吃饭的时候不吃、想要上厕所也憋着不出门,整个“作业写不完,其它什么事都靠边站”的态度,简直是让人看了稀罕得不行

羡慕之余,我也不禁感叹说:“真好,都不用盯着,孩子就能那么优秀,真是太省心了”

没想到,妈妈却反问我:

为什么要盯着孩子呢?学习本来就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呀,如果父母一开始就把学习看成“必须要盯着才优秀”,那孩子的思维可就真的成了“不催不动,催了也懒得动”的思想常态了,因为在孩子的心目当中也认定了学习这件事情,一开始就是给家长学的”

那家长每次盯孩子写作业的意义在哪里呢?很多家长的认知都停留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家长盯的应该是效率,希望孩子能早点把作业写完

•第二,家长盯的就是质量,如果发现了错误就要及时纠正

•第三,家长盯的还是习惯,希望通过监督的方法让孩子慢慢养成主动写作业的好习惯

可结果呢,不知道为什么,孩子的学习就变成了越盯效果越差、越催孩子也越摆烂叛逆,有些孩子甚至还到了“讨厌学习”、“不想读书”的厌恶地步

事实上,这就是盯孩子写作业的底层逻辑一开始就错了

从表面来看,也许盯着孩子写作业就能提高效率、质量、和好习惯,可家长在“盯”的过程中恰恰很容易给孩子传递过多的负面情感和体验

比如,每次看到孩子写作业的效率不高、质量很差,也没有一个好习惯时,绝大多数家长第一反应就是暴怒指责,然后再变本加厉地贬低孩子,希望以此来激发孩子的上进心

可孩子呢,偏偏又是天生的反骨心理,你越是说他不好、他就越是摆烂,你越是看不起他、他就越展现自己最糟糕的一面

这是什么?这就是态度

父母前期传递的态度是什么样子,孩子后期所反馈的态度也是什么样

所以,家长盯着孩子写作业的底层逻辑,根本就是孩子的态度问题,态度好了,效率、质量、还有好习惯,自然而然也就统统跟着提升了

那么,家长们弄清楚这个底层逻辑后又该做些什么呢?兰妈特意总结了以下几个重要观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01

建立生物钟

严格管控时间,什么时间就必须按规定做事

好的学习质量,是一步步学出来的,好的学习态度,也是一步步养出来的

这个过程,家长要盯的也从来不是孩子作业对了多少题、错了多少题,而是我们孩子回家后有没有把“先写作业”当成潜意识里的第一件大事

学校开家长会的时候,老师针对班上学生提出了一个通用的建议:

一定要严格把控孩子的时间,让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时间观念,到了什么时间就必须要按照原先的规定去把某件事做好,就比如放学后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家长就要求孩子至少在21:00之前必须要全部完成,至于没有完成的作业,那就让孩子第二天到学校自己跟老师交差吧

对此,台下的家长纷纷都表示“老师,我是按照你的方法去要求孩子的,可孩子还是拖拖拉拉,甚至还撒谎说作业已经写完了,实际上就是第二天早上到学校借同学的作业抄答案呢”

说到这里,兰妈突然想到村里的一个男孩

这个男孩,小时候就有小偷小摸的习惯,爷爷奶奶为了防止孩子偷东西,都给自己的小金库上了把锁

可结果呢,男孩总是能想出很多办法撬锁、打开抽屉,刚开始是偷钱,后面就是偷手机玩儿

对此,很多人都建议奶奶不要惯孩子,在孩子第一次撬锁的时候就要好好教训一顿,可奶奶始终害怕太严厉,孩子就会跑到外面不回家,很多次犯错的结果也都是不了了之

结果,在中考的前几天,男孩再一次把奶奶的积蓄偷走六百不说,抽屉里锁住的一部新手机也顺手牵羊拿到学校被同学偷走了

奶奶得知真相的第一反应,就是气得把男孩狠揍一顿泄气,可男孩却反手把奶奶按在地上打…

那一刻,奶奶根本无力还手,心中也无限后悔,后悔小时候没好好管教、长大后根本管不住了

所以,好孩子都是“管”出来的,特别是想要帮孩子建立良好的生物钟,那时间观念的培养则是刻不容缓了

为此,在生物钟的建立、和时间管控方面,兰妈特意总结了以下几个小技巧:

1、时间计划表要有,这是孩子认识时间的第一步

2、计划表的内容规划也要由孩子完成,这是孩子在行使自己的权利,也是家长尊重孩子的表现

3、时间管控不能只是针对孩子一个人,家长必须要先做到严格遵守,让孩子明白:这件事是针对全家人的

4、孩子学习的时候也不能闲着,哪怕拿一本书坐在旁边装装样子,只要让孩子感觉到你在读书学习,那孩子就会慢慢对书里边的内容产生兴趣

5、坚持住了,陪着孩子一起进步努力,把对孩子的所有要求都用在自己的身上,孩子慢慢就能看在眼里、学在行动上了

02

改善学习基地

清空视线干扰,学习桌上只能出现书本文具

学习,一定是一件需要思考的高度集中活儿

特别是那些高知识分子的研究学习,往往真的是做到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扑在自己手里的研究、和课本学习上了

大姑家的两个儿子都是学霸,大儿子读书学习的时候从来不让人靠近,房间门口还专门贴着一张“闲人勿扰”的纸条

用大儿子的话来说:“深入学习的过程很多人都不懂,是根本没有时间去理会外界的事物,如果我太专注了,没有去及时回应一些事情,可能就会让爸爸妈妈觉得我不和睦人,性格太孤僻单调了,既然如此,我不如直接告诉别人:我很忙,我在努力学习呢”

小儿子呢,也是一个小书迷,每天晚上不看会书就睡不着觉

比较典型的一次,大姑一家打算去草原玩,大家在收拾行李的时候,小儿子的袋子里装的居然全部是作业和课外书

大姑劝孩子:“好不容易休息了,就好好出去玩玩,放松放松”

可小儿子却瞬间急红了眼,直接带着哭腔的声音说“不行,今天的事情必须要今天做完,不然今天推明天、明天又推后天,我就一直少学习一天了”

讲真的,这样的领悟可是很多成年人都没有的东西,我们一边希望孩子如何努力、如何优秀,却一直没告诉过孩子具体的方法是什么

亲戚家的一个女儿,写作业的时候总喜欢开小差,明明半小时就能完成的作业,最后硬是写了一、两个小时都没完成

妈妈气得暴跳如雷,每一次都把女儿劈头盖脸的臭骂一顿,可女儿依然是死性不改,作业也依然是写到深更半夜才睡觉

没办法了,当说了不听、骂了也起反作用时,妈妈只好躲在一旁偷偷观察,才发现孩子每次写作业到太晚的原因,根本不是作业太难不会做,而是小动作太多了

你看着她在低头写作业,实际手上却是在偷偷叠纸条、编绳子,学习桌上也被画得乱七八糟,一点都没有学习该有的气氛

妈妈问她“为什么那么多的小动作”,女儿回答说“我也不知道,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是呀,控制不住自己想贪玩的心,这才是常态

我们家长要克服的困难,也是帮孩子清理视线干扰,而不是上来就批评孩子贪玩、没有学习态度,如果孩子真的有态度了,又何来后面的一桩桩、一件件问题呢

特别是那些自控能力不够、学习观念又不足的孩子,一定要改善好学习环境,在孩子学习的视线范围内就不能出现和学习无关的东西

当然了,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家里面最好是能隔开一个小空间,给孩子专门设计成书房

当书房里只有书本、和学习用品时,孩子的眼中尽是知识、心里面对学习的态度自然也会更积极端正一些了

03

打造朋友圈

净化学习气氛,管不住自己孩子就管别人娃

孩子的成长,如果父母是第一影响力,学习气氛是第二影响力,那么社交的朋友圈子就是孩子的第三影响力了

在以前,一提起孩子的上学要托关系分一个好班的时候,兰妈都觉得“什么是好班?什么又是不好的班?学习就是靠孩子自己去实现能力的,能学得进的孩子在哪里都有展现的能力,学不进的孩子只不过是换了个地方虚度光阴”

可事实上,当兰妈真正经历之后,才真正明白了什么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了

兰妈的大女儿,是随机分配的班级,班主任年轻漂亮、讲话的时候又特别温柔,简直就是学生们眼中的完美老师

可随着孩子们渐渐长大,班上又有很多留守孩子在家里没有爸爸妈妈管教,以至于这些孩子经常作业不交、课上带头传纸条影响课堂纪律

时间久了,班级纪律太差、老师也管不住了时,整个教室都变得乌烟瘴气起来,一个班五十多个孩子,真正能认真听讲、考高分的,也永远就只有那十几个孩子

剩下的孩子呢,也并不是说他们不优秀、没有努力,而是自控能力太差经不起诱惑而已

兰妈的大女儿就是如此,每次一说起课堂听讲时,她都告诉我:“前面和后面的同学可讨厌了,每次都偷偷传纸条,影响我听课”

我告诉她:“你别理他们,自己认真听讲就行了”,可女儿却很无奈地说了一句“可是我就是控制不住眼睛不朝他们看,然后等到回过神再去听讲时,发现就跟不上老师的节奏了…”

后来,班里转来了一个学习成绩特别好的女孩,还和女儿成为了好朋友

两个小女生呢,有那么一个阶段,每个周末都约定“周五晚上和周六先玩,等到周日再各回各家,各自补各自的作业”

可这样的状态没坚持两个星期,女孩就不愿意再来我家了

刚开始的时候女儿还以为她被抛弃了,每次见到女孩的时候也赌气不说话,似乎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了

没想到,再次见到女孩邀请她来家里做客时,女孩居然对我说了这样一番话

她说:

“阿姨,你不知道,每个周只要把作业放在玩的后面去完成,那作业的质量就很差,因为玩是根本玩不好的,每次一玩的时候就舍不得走,即便是回到家里也心不在焉,写作业的时候总想玩”

听到那里,那么更加确信了“朋友圈质量”的重要性

当你周围的朋友都是上课喜欢传纸条、下课喜欢去操场打闹时,那孩子跟着这样的朋友,也只能学会传纸条、迟到、不写作业的臭毛病

而在帮女儿端正学习态度这条路上,我又开始了研究打造朋友圈的方法

刚开始的时候女儿也会反感我去干涉她的交友圈,可随着我跟其他孩子沟通时,我发现越是“别人家的孩子”沟通起来,往往越是礼貌又有耐心的

相比于自家女儿,“别人家的孩子”能完整地听我把话说完,还特别有眼力劲儿地帮我干很多力所能及的事情

于是,我改变的教育策略就成了“自己家的孩子管不住,就从管别人的孩子开始”

比如,小朋友们到家里玩儿时,我会一个劲儿地夸他们有用,什么时候都知道把学习放在第一位

在表扬的作用下,那些小朋友也是特别积极地掏出作业先写,当身边的朋友都成了“先写作业再玩”时,大家瞬间就主动形成了“谁先写完作业”的比赛猛将

所以,净化孩子的学习气氛,爱学习正能量的朋友圈打造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幕

那我们家长能做些什么呢?比如:

•和老师沟通,帮孩子换一个安静一些的座位

•锻炼孩子的专注力,可以去有广场舞的地方练习背诵课文

•邀请学习好的同学到家里写作业,让孩子潜移默化地学到别人身上的优点

•做一个懂得装傻提问的家长,把孩子当成你的小老师,让孩子多体会知识能解决问题的魅力,从而激发潜意识的好学天赋

那么,关于辅导作业的底层逻辑是什么这件事,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与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