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model 3涨价一万元?官方:电池采用新配方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07-02 19:15
代理记账服务中心 - 服务中心

7 月 1 日,特斯拉中国网站显示,Model 3 长续航全轮驱动版车型售价上调至 28.55 万元,涨幅 1 万元。特斯拉官方给出的理由是车型迎来升级,搭载了新的电池包,虽然电池可用度数没有变化,但采用了新的化学配方,并通过整车的优化,提升了车辆的续航里程,CLTC 续航提升至 753 公里,动力也更强,百公里加速升级至 3.8 秒,同时新电池会更加耐用。然而,这一涨价理由能否被市场接受,能否成功在竞争中 “狙击” 势头正猛的小米 SU7,值得深入探讨。

从技术角度看,电池化学配方的改变确实可能带来诸多积极影响,新配方或许提升了电池的能量密度。同时,增强的耐用性意味着在车辆的整个生命周期内,电池性能的衰减可能会更慢,减少了消费者后期更换电池的成本担忧。

然而,消费者在面对这样的解释时,难免会产生疑虑。其一,电池容量未变,仅靠配方调整和整车优化,就实现大幅的续航与性能提升,这背后的技术突破是否足以支撑万元的价格上涨,缺乏足够透明的技术解读。其二,新配方的实际效果,如续航提升是否能在各种复杂工况下稳定保持,耐用性的提升幅度具体如何量化,都缺乏实际的市场验证。此前汽车行业中,不乏一些因新技术应用初期宣传过度,但实际表现未达预期,从而引发消费者信任危机的案例。

在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小米 SU7 是特斯拉 Model 3 不可忽视的强劲对手。小米 SU7 自上市以来成绩斐然,6 月 6 日,小米创始人雷军称小米 SU7 已交付超过 25 万台。其强大的产品力是高销量的基础,提供单电机和双电机两种版本,CLTC 工况续航里程区间为 700 至 810 公里,起售价 21.59 万元 。

与小米 SU7 相比,Model 3 长续航全轮驱动版涨价后,在价格上优势不再明显。小米 SU7 以相对亲民的价格提供了相当有竞争力的续航表现。在智能化配置方面,小米作为科技企业,在智能座舱、自动驾驶辅助等领域也投入颇多,与特斯拉相比并不逊色。而且小米 SU7 在上市后迅速获得消费者认可,新车发布即热销,仅用 4 分钟大定破万;上市 24 小时,大定达到 8.89 万辆,这显示出其在市场上强大的号召力。

特斯拉 Model 3 涨价后,要想在与小米 SU7 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进一步凸显自身优势。特斯拉在品牌影响力上虽有一定基础,但小米凭借其在消费电子领域积累的大量用户群体和品牌口碑,也在快速拉近差距。在产品性能上,Model 3 长续航全轮驱动版的百公里加速提升至 3.8 秒,优于小米 SU7 部分版本,但在价格与综合配置的权衡上,消费者可能会更倾向于性价比更高的一方。

消费者在购买新能源汽车时,如今愈发理性。价格、续航、性能、智能配置、品牌等多方面因素都会纳入考量范围。特斯拉 Model 3 长续航全轮驱动版涨价 1 万元,对于许多消费者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增加。在当前市场上,有众多续航、性能等方面表现相近甚至更优的车型可供选择,消费者不会仅仅因为特斯拉品牌就轻易接受涨价。

尽管特斯拉延续了购车补贴政策,7 月 31 日前下单,叠加 “5 年 0 息”“8000 元保险补贴(限 Model 3 车型)”“8000 元车漆选装礼金”“1299 元特享充电权益” 等政策,但这些补贴和权益能否抵消消费者对涨价的抵触情绪,仍有待观察。消费者更关注的是车辆本身的价值与价格是否匹配。如果新电池配方带来的续航和耐用性提升无法在实际使用中得到充分体现,那么消费者很可能会将目光转向其他更具性价比的车型,包括小米 SU7 以及其他竞品。

从特斯拉自身的销售数据来看,其销量表现并不稳定。据乘联会数据,2025 年 5 月特斯拉中国批发销量为 6.17 万辆,其中 Model Y 销量为 2.48 万辆,Model 3 的销量为 1.38 万辆 。2025 年第一季度,特斯拉全球生产了 36.26 万辆电动车,低于去年同期的 43.3 万辆,共交付 33.67 万辆,低于去年同期的 38.6 万辆 。特斯拉方面表示,第一季度销量下滑是因为所有四个工厂的 Model Y 生产线进行了转换,导致生产时间损失了几周。但即便如此,面对市场中众多竞争对手的崛起,特斯拉未来销量仍充满不确定性。

此次 Model 3 长续航全轮驱动版涨价,在没有足够令人信服的技术优势展示和市场口碑验证的情况下,可能会对其销量产生负面影响。如果消费者对涨价后的 Model 3 接受度不高,而小米 SU7 等竞品持续发力,特斯拉在市场份额的争夺中将面临更大压力。

特斯拉 Model 3 长续航全轮驱动版此次因电池化学配方改变而涨价的举措,在市场上面临诸多挑战。新配方带来的优势能否真正打动消费者,帮助其在与小米 SU7 等竞品的竞争中保持领先,还需时间来验证。对于特斯拉而言,如何更好地向消费者阐释新技术的价值,提升产品的综合竞争力,是其在复杂多变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持续前行的关键。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