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向厉害的人学习?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07-02 09:04
企业数字化(企业CBD) - 网络运营

专注思考对方的思维过程,比学习对方的方法更有适应性和可迁移性!

——悦哥

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高手,圈子好一点的很可能在线下,差一点的在线上也能遇到。这些高手们都非常有能力,或全才或专才,但他们大多不是老师,也没总结归纳什么课程和作业去供你学习或练习,更是没收咱们学习,没义务去教我们什么。想向高手学习,全靠我们怎么去学,而不是他们怎么教。

高手和我们这些普通人的区别,大部分在思维方式上。前些天有朋友和我说,他陪上级大领导出差视察,一路发现领导提的问题,关注的维度和她完全不一样。他感觉很重大的问题,领导根本不关心,但回去自己静下来想想,发现领导关心的那个问题如果解决了,他自己认为的那些很重大问题,都不再是个问题了。

还有一些朋友,虽然经常有与高手相处的时间,但真的没学到什么本领,哪怕高手分享给他一些方法和经验,也就沉迷对方方法的精妙中了,只会背那几个故事和方法,遇到新问题或迁移到其他方面的问题,自己就无法解决了。

我今天写3条与高手学习相关的内容,供参考,我相信只要我起个头、抛个砖,你能想到更多适合你自己的具体方法。

 1

别掉到手段里

前些天在腾讯会议的"自习室"中,一位朋友提起自己想学习"逻辑",因为他感觉高手们的逻辑能力都超级强大!但自己看逻辑书真的很难看懂,这时另一位有经验的朋友推荐他可以玩玩狼人杀之类的游戏,用游戏锻炼自己的逻辑和推理能力。

我补充了一点点建议:别把注意力放在怎么玩好游戏上了!很多人是去深度钻研游戏怎么获胜了,千万别忘了玩这个的目的,是为了锻炼逻辑。而且平时也要去"迁移"这种逻辑能力。

你可能见过一些厉害的高手,无论谈到什么事情,都能很有深度的说出这个事情的3个重点。就是这些人已经培养出"无论遇到什么事情,大脑都爱从逻辑的角度去一瞬间推导出本质、重点"这个习惯。比如我们要送礼,想得是送什么好呢?高手们会想,送礼的本质是什么?送礼的重点是什么?要考虑哪些因素?很可能马上就能想出十多个重点,又马上能总结归纳出3个根部的重点,就按照这人去行动、测试、复盘反馈、优化……最后变成一门知识付费课程

总之,千万别掉在手段中,去钻研手段的细节,别忘了学习的目的,是去迁移和多用,让逻辑变成自己瞬间就能用出来的能力。

 2

拆解高手之前要掌握的常识

这点不好写,我只分享个人认为很重要的2点:心智模式、思维框架。

所谓心智模式,就是怎么看待事物或问题,比如遇到问题,是闹心还是开心?见到了好处,是主动按说好的比例分出去,还是找个理由告诉其他方自己得少分他们一些?遇到疫情封控,是按行业其他公司下降的比例下调自己的目标,还是想到消费者没少、需求也没少,只是老渠道不能触达消费者了,同行也躺平了,正好是自己发展的机会?

想学习新技能,是花很多时间上网搜免费的书和课,还是去找这个技能非常厉害的老师花钱请教和拜师?遇到不公平的对待,是在乎自己的感受,还是一秒都不沉浸在情绪中,马上去提升能力?看到下属犯错,是恼怒下属的愚蠢,还是开心地看到他的新想法和敢于行动试错,鼓励并支持下属一起积极挽回结果?

多多去观察和询问高手的心智模式,并建立自己与高手相同或类似的心智模式,很多问题你都不用找悦哥都能自己解决!

思维框架就是高手在用什么框架去完成一个问题的思考过程。比如最常见的就是"四象限"框架,无论是SWOT分析、还是时间管理(重要、紧急)、客户分类(品牌忠诚度、价格敏感度)等等都是四象限。

用好四象限,你可以看到很多事物、方法、特征的优点和缺点,并能推导出适应发挥优点和避免缺点的前提条件和场景。

从听和看高手用的具体方法,思考和理解他是用的什么框架和框架的具体应用落地的思路。

精读过《刻意练习》的朋友,一定明白,这是观察、分析、拆解高手们在解决问题时的"心理表征"!就像悦哥在教女儿解数学难题时,告诉她要更在意爸爸是怎么思考的,这比具体的解题方法更重要!

 3

刻意练习的行动才能有真正的能力

无论你感觉自己掌握了多少高手的思维、心智模式、方法。一定一定要知道,这只是知识,这些知识不是能力,一定一定要刻意练习才能变成能力,而且是越来越深刻、越来越适应各种条件和变化下的能力。

没有人知道了如果写广告的核心重点,就能写出好广告,也没人能知道赚钱的方法,不去做就能赚到钱。尤其是那些感觉阳光下没有新鲜事、自己脑子一转就可以看透一切、但就是什么也不去做一下、做了也不想出死力的"聪明人"。很可能一个真正的核心重点放在他面前,他也当成"鸡汤"了。

多去行动,多去找机会练,把更多的工作和困难,当成"免费包邮"来的练习机会,你才能把学来的知识一点点变成自己的功力和能力!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