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数千年,古蜀“探访”指南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07-02 09:02
商标服务中心 - 服务中心



新津宝墩古城遗址。图据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金饰。图据金沙遗址博物馆


位于达州市宣汉县的罗家坝遗址博物馆。图据宣汉县委宣传部

  
□周旭


  那青铜之眼,穿透三千年的历史烟云,无声凝视着此刻的你——站在三星堆幽邃的面具前,指尖仿佛能触碰到古蜀先民呼出的、带着巴蜀意蕴的气息。在四川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沉睡千年的文物正在轻声诉说。它们不是冰冷的残片,而是文明长河中永恒的坐标,照亮着我们血脉深处的文化基因,指引着精神归途的方向。
  来吧,让我们循着大地的脉络,开启一场与时光的对话。

1
四千五百年前城邦初啼

  走进新津宝墩古城遗址,目光便被田野间倔强隆起的巨大土垣攫住。那是长江上游文明最初的胎动,用泥土与远古的智慧夯筑,如同巨龙沉睡的脊骨,至今仍在平原上蜿蜒起伏,诉说着4500年前的城邦初啼。更令人心颤的,是泥土深处封存的秘密——成都平原的第一缕稻香,竟在此悄然弥漫了数千年。
  站在观景台,脚下是比大禹传说更古老的城基,时光的断层在此清晰可触;抬望眼,青翠的当代稻浪正与远古的根系隔空对话,一场跨越数千年的生命轮回,在风中无声上演。
  向东北溯流时光,大邑盐店村的高山古城轻轻拨动了更早的文明时针。这里,是宝墩文化汩汩涌动的源头。清晰的城垣、庄严的基址、沉默的公共墓地……象牙镯流淌着温润的光,骨雕藏着匠心的密码,陶器与石器诉说着古蜀先民的日常。

2

古蜀王国一醒惊天下

  踏入广汉三星堆博物馆新馆,青铜大立人擎天而立。手中紧握的,是象征神权的玉琮,还是通往天界的法杖?纵目面具柱状的双眼,是否正洞穿星河漩涡,窥探宇宙的玄机?新馆以“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为引,让冰冷的青铜在科技星火中重焕灵性。在这里,你并非匆匆过客,而是与三千年前的神巫共舞于同一场盛大仪典的参与者,心跳与远古的鼓点同频共振。
  西行至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古蜀王国最后的华章在此铺展。最摄人心魄的,莫过于那薄如蝉翼、纯度惊人的太阳神鸟金箔——它已翩然飞升为中国文化遗产的图腾。十二道炽热的光轮旋转不息,四只神鸟逐日而翔,将古蜀人对太阳的永恒崇拜,凝固成一道飞旋千年的金色光芒。成吨的象牙静默铺陈,勾勒出通往遥远南方的贸易长卷;森严的玉器无声陈列,丈量着等级分明的礼制阶梯。
  博物馆精妙地搭建于祭祀遗址之上。踏上栈道,足下便是三千年前烟燎火祭的神圣之地。空气仿佛凝滞,时光的沙漏在此刻悄然倒转——耳边依稀可闻巫祝的吟唱,身旁仿佛萦绕着象牙焚烧的氤氲与玉璧碰撞的清音。

3

巴风与汉韵的碰撞交融

  深入川东北,达州市宣汉县的罗家坝遗址如一把出鞘的青铜剑,直指巴文化(战国至西汉时期)的心脏。高等级墓穴的发掘,掀开了巴人尚武崇巫的神秘面纱。寒光凛冽的柳叶剑、沉雄的钺、锋利的戈密集排列,锋芒毕露,每一道冷冽的弧线都在诉说着“勇锐剽悍”的族群特质。神秘的青铜巴印,镌刻着无人能解的符号密码;用于祭祀占卜的龟甲,其龟裂的纹路间仿佛仍残留着巫觋(xí)的低语。驻足遗址,耳畔似有金铁交鸣的战吼回响,肃杀的剑气裹挟着浓郁的巫风,穿透黄土扑面而来。
  顺流而下至渠县城坝,一座名为“宕渠”的巴地中心城邑,在此层层叠压着从战国末年至魏晋六朝的历史印记。它是巴文化融入帝国文明的生动见证。精美的战国至汉代墓葬仅是开篇,宏大的汉代城垣、规整的街巷布局、森严的官署基址、繁忙的作坊遗迹,乃至汲水的古井与通衢(qú)的旧道,都相继破土而出。尤其郭家台那处结构精巧、保存完好的汉代大型建筑基址,仿佛官署的梁柱余温犹存。城坝遗址无声地演绎着巴风与汉韵的碰撞交融,每一寸夯土都记录着文化交融的历史脉动。
  巴蜀大地的考古遗迹中,还蛰伏着多少未解的历史密码?答案或许就藏在青铜面具斑驳的纹路里,凝结在宝墩遗址的碳化稻粒中,镌刻在巴人兵器的凛冽锋芒上,荡漾在摩诃池千年的碧波间……这些文明的印记,正静静等待着考古手铲的又一次叩击,更期待着你的脚步,循着历史的蛛丝马迹,来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据“天府新视界”微信公众号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