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市反内卷的呼声沸沸扬扬,但在这个大潮流中,有人是在装模作样,有人是在浑水摸鱼,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貌似是众矢之的的比亚迪,很可能是第一个站出来结束价格战的车企。6月28日,网传比亚迪将于7月1日起结束限时一口价政策,7月1日,多地比亚迪经销商已证实开始执行。虽然比亚迪没有官宣,但在众多车企缩短供应商账期之后,车市反内卷又走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据悉,比亚迪的限时一口价政策始于5月23日,覆盖了王朝网、海洋网的22款智驾版车型,最高补贴高达5.3万元,其中海鸥智驾版最低价5.58万元,秦PLUS智驾版6.38万元起,汉DM-i智驾版14.38万元起,这些车型本就因为智能驾驶在技术上占有优势,一口价政策更是将价格低到了极致,一时间在整个车市引起了轩然大波。
时过一月,比亚迪突然间悄悄地取消了这一政策,不过据笔者从相关渠道了解,以旧换新补贴仍然延续,国家置换补贴(最高 2 万元)和比亚迪厂家补贴(如汉 EV/DM-i 智驾版仍享 1.5 万元)保持不变,叠加后综合优惠最高可达 3.5 万元。非智驾版车型维持降价,秦 L DM-i 非智驾版(起售价 8.98 万元)、宋 L DM-i 非智驾版(起售价 11.98 万元)等车型仍执行 3 月底推出的限时优惠。
比亚迪在7月份出半年报之时取消激进的价格政策,原因是多方面的,明面上来看是主打一个“听劝”。今年上半年,车市反“内卷”的呼声日趋激烈,先是魏建军抛出了“车圈恒大”论,后是在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吉利等品牌高管的公开发难,矛头或明或暗都指向了比亚迪。在此期间,工信部、中汽协等部门近期多次强调反对无序价格战,要求车企 “坚守长期主义”,避免以牺牲质量为代价换取短期销量。从场面上看,无论是相关部门还是相关车企,都对价格战怨念颇深。
再从比亚迪自身来看,今年比亚迪发动了“智驾平权”行动,又推动了“一口价”政策,但是从销量上看,1-5月份的累积销量为176.34万辆,离全年计划550万辆的目标相去甚远,5月份其零售同比增长率甚至降到了10%以下。在技术和价格都如此激进的前提下,销量并没有迎来大幅上涨,这对于比亚迪来说可能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再加上被一众车企贴脸开大,结束价格战对于比亚迪而言,不过是顺水推舟图个清静。
问题是,骂街的时候群情激昂,较真的时候却鸦雀无声。这件事情一方面是比亚迪至今没有官宣,另一方面也没有多少车企站出来宣布跟进,唯一跟价格战沾边一点的消息是雷克萨斯宣布旗下部分车型将涨价,其中ES200将涨价2.5万元,ES300h将涨价3.8万元,但具体原因并不是因为雷克萨斯想主动结束降价,而是因为银行政策调整金融价取消。
比亚迪走出这一步,是给整个汽车行业带了个头,从理论上讲,那20多家宣布将供应商账期统一为60天的车企,都应该积极跟进,否则就会攻守易型被打脸。即便如此,价格战算结束了吗?汽车行业正在经历淘汰赛,有野心勃勃想要登顶上位的,也有日薄西山垂死挣扎的,总要找个机会抓根稻草。价格战无非是换个“价值战”的马甲继续进行。
关于“价值战”的成功案例,吉利应该很有发言权。今年吉利汽车在新能源车市场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已经坐稳了比亚迪之下的第二把交椅,而吉利做得最正确的事情莫过于卡位比亚迪,星愿、银河E5、星舰7、星耀8等车型,能够成为爆款,无非是空间大一些、配置多一些、价格低一些,吉利随后还有银河A7和银河M9即将上市,是不是同样的手段不妨拭目以待。
有业内人士认为,结束价格战会提升车企的利润率,将更多的资金投入技术研发,转向质量竞争,有利于行业的长期主义发展。CAR路里认为,中国汽车行业一方面是在新能源转型,另一方面是在去产能,淘汰赛根本就停不下来,“价值战”无非是门槛更高的“价格战”,从本质上讲,价格高开低走是“价格战”,而直接低价上市就是“价值进阶”,所以,玩不起的车企会更加玩不起,淘汰赛反倒会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