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今晚报
97岁教育大家田本娜获师大首颁“终身成就奖”
从教73年 不做懒惰的老师
![]() |
![]() |
“我从小背诵《三字经》时,有这么一句话:‘教不严,师之惰。’教学生,教不严格就是老师的懒惰。因此,我立志不做懒惰的老师,要做勤奋的老师。”
“从开始工作,我认为教师跟其他工作不一样。工厂把零件做歪了,可以重做;教学生把学生教坏了,能重教吗?教育不光是一份职业,更是一种使命。使命源于心灵的感受,我们需要问问自己的良心,这样教,学生接受了没有?”
这是昨日上午,97岁的田本娜先生在天津师范大学为其举行的“从教73周年教学思想研讨会暨‘终身成就奖’授予仪式”上的发言,现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在昨日的活动中,田本娜先生还向学校捐赠了图书杂志2219册、手稿30袋,当她接受天津师大为其颁发的“终身成就奖”奖牌以及50万元奖金时,她说:“这个大奖牌,是我终身的荣誉,我就收下了。那50万元奖金,就捐献给师大的教育学部,支持青年教师和研究生的教育学科研究。”
无人不动情。一位“大先生”对教育事业的初心与坚守,赢得了到场的校内外代表230余人的致敬。
从天津走出来的教育大家
昨日,天津师范大学举行“弘扬教育家精神 做新时代铸魂育人的‘大先生’——田本娜先生从教73周年教学思想研讨会暨‘终身成就奖’授予仪式”,活动正式开始前,田本娜先生坐着轮椅进入现场,掌声雷动。
“我这是回家啊。”她也喃喃自语,非常激动。
田本娜先生是著名小学语文教育专家,曾任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第一届、第二届常务理事。1952年,她在天津女子师范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河北省昌黎县女子师范学校,兼任附小主任,1954年调回河北天津师范学院教育系任教,1958年随系合并到河北大学,1974年调至天津师范学院(天津师范大学前身),其间历任教育学教研室主任、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直至1990年退休。1987年,田本娜先生出版了全国首部小学语文教学理论领域的教材——《小学语文教学论》。
田本娜先生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教育专家。在73年的职业生涯中,她继承中国传统语文教学思想,汲取现代教学理论,形成了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基本思想。她的学术成果多次获得国家大奖,自身被中央教科所授予的“从事小学语文(集中识字)教学改革有重大贡献者”称号。
昨天的活动现场,包括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以及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理事长郭戈、天津师范大学原校长高玉葆、人民教育出版社原副编审郭利萍等嘉宾,在致辞及研讨环节讲述了与田本娜先生来往的旧事,同时高度评价了她所做出的贡献。正如郭戈所赞:“田先生从教73周年,是她个人教育生涯的成就,更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她的贡献将被铭记,她的精神将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
践行鲁迅先生的治学方式
现场,田本娜先生激动地说,此次大会将让她终生难忘,对学校给予的荣誉和奖励以及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表达感谢。她也不断谦虚地表示,自己成为新中国第一批大学生,赶上了好时代,是领导和老师们的鼓励和关爱,让她取得了一点成绩。
“我的爷爷有一句教育我们的话我记了一辈子:家有闲田多种竹,家有闲钱多买书。”田本娜先生和大家分享人生经历时说,家里书多,从小就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我做教育科学工作、研究教育科学。我认为小学教育是教育的基础,我就研究小学教育;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学是小学的重中之重,我就研究小学语文教学。”在她看来,这就是践行鲁迅先生提倡的“读书—观察—思考—研究”的治学方式。
当田本娜先生接受天津师大为其颁发的“终身成就奖”奖牌以及50万元奖金时,她当场把奖金全部捐赠给学校,以奖励优秀教师和学生。
天津师范大学首设并颁发“终身成就奖”,不仅是对田本娜先生73载躬耕教坛、矢志育人所取得开创性成就与卓越贡献的最高褒奖,更是学校自觉弘扬教育家精神、尊崇时代“大先生”的郑重宣示。
“我们需要问问自己的良心,这样教,学生接受了没有?”97岁的田本娜先生这句话,振聋发聩。
记者 单炜炜 摄影 记者 谷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