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齐鲁晚报
循着优秀毕业生的足迹
解锁济南市历城二中“勤志育人”的教育密码
在教育的长河中,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凭借独特的办学理念和深厚的教育底蕴,培育出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毕业生。这些学子在社会各界崭露头角的背后,是学校在勤志文化浸润、奥赛培养、德育育人等多个维度的深耕细作。以“人生在勤,志达天下”的校训为魂,历城二中在拔尖人才孵化、勤志文化浸润、五育融合实践中构建起独特的育人范式。
拔尖人才培养 托举学子学术梦想
历城二中在学科奥赛领域的辉煌成绩,源自其科学完备、独具特色的全链条培养体系。学生进入高中后,通过选拔确定参与竞赛的苗子,学校为其量身定制培养方案,配备由正高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领衔的金牌教练团队,从理论到实验再到人文关怀,历城二中为拔尖人才培养做足了准备。
在理论学习阶段,教练们将大学专业课程与高中知识有机融合,编写了一系列校本教材,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学科知识体系;实验环节,学校斥资打造国内领先的中学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与高校科研院所媲美的实验条件,学生们得以亲自动手操作精密仪器,深入探究学科奥秘;奥赛培养中的人文关怀更是历城二中的独特底色。
今年从北京大学博士后出站的48级学子张钰和清华大学博士毕业的50级学子刘嘉宁都曾在化学竞赛的道路上奋斗过。当他们回忆起备赛化学奥赛全国决赛时,教练刘红梅用拖车拉来整车西瓜为学生解暑,在没有空调的老校区实验室,啃着西瓜讨论化学方程式的场景,成为他们最温暖的记忆。这种亦师亦母的陪伴让竞赛之路充满温度。
“生活方面,刘老师对我们非常照顾,想吃好吃的了,她会出门给我们买,还会带我们一起玩,可以说像妈妈一样。”张钰和刘嘉宁回忆道,学习方面,刘红梅带他们接触了非常多前沿知识,甚至用了几年时间带他们翻译了2000页的英文专业著作。“后来上大学、读研、读博后,才发现,很多知识我们在高中时就已经学到了。而翻译英文专著,更是博士生才刚刚胜任的事情。”
这种源自历城二中的人文滋养,让刘嘉宁与当年并肩备战化学奥赛的9位同窗,从青涩少年延续至人生盛年。如今这群从历城二中走出的追光者散落全球,在不同的坐标绽放异彩,却始终以“国际学术交流”群为纽带,让少年时代的奋斗记忆化作永不褪色的联结。那些在老校区实验室讨论方程式的夏夜,在竞赛考场外相互打气的清晨,早已凝结成穿透时空的情感经纬,如同精密的分子链,将各自闪耀的学术轨迹编织在一起。
这种人文关怀也催生了“老带新”的传承传统,张钰作为从竞赛赛道走出的北大博士后,常以“过来人”身份重返母校实验室,将刘红梅老师当年手译的专业文献、倾囊相授的科研思维,转化为适合师弟师妹的授课内容。当新生力量考入北大,他会建立专属的“成长接力”档案——从燕园选课指南到科研入门路径,从实验室安全规范到心理调适技巧,将自己在学术道路上摸爬滚打的经验,提炼为可复制的成长图谱。这种跨越届别的知识传递,早已超越普通的经验分享,而是形成了“老师培育学生——校友反哺母校——新生传承精神”的闭环,历城二中的人才培养在这样的接力中不断焕发新的生机。
历城二中不仅长期致力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更深入推进“大中小衔接贯通一体化培养”等培养体系建设,截至目前,在数理化生信息奥赛中,该校共获得国际奥赛金牌6枚、全国金牌84枚、银牌77枚,是同时期全省获得国际和全国奥赛金牌最多的高中学校。
勤志文化 融入血脉的精神密码
“人生在勤 志达天下”的校训,是历城二中勤志文化的核心凝练,更是深深融入每一位师生血脉的精神密码。
“勤志文化教会我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对待学术的态度”。52级学子赵桂瑜将高中养成的自律习惯带入中国地质大学,大学专业第一的秘诀,正是源自高中每天起床背诵的作息规律,“当同龄人还在适应大学节奏时,历城二中培养的时间管理能力已让我能自律高效地规划科研任务。”这种习惯让他在北理工读研期间发表了9篇人工智能领域顶会顶刊论文并斩获国际会议最佳学生论文奖,并于2025年获得学校最高荣誉奖学金。今年,他将赴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攻读博士。
“勤志文化对我来说是一种精神,他让我相信坚持努力、扎实学习就会有收获。”55级学子刘泰鑫在历城二中学会了“用努力定义成功”。即便高考成绩未达预期,仍凭借高中培养的抗压能力在大学迎头赶上。勤和志的结合,让他在科创路上遇到困难时拥有不怕重新开始的勇气。他以5项专利、1篇专业论文、创新大赛2块金牌等优秀成绩登上山东大学的官微头条。
走进历城二中校园,镌刻着“人生在勤 志达天下”校训的巨石赫然矗立。学校通过榜样引领、活动深化等方式,让勤志文化落地生根。
采访中,四名优秀毕业生分别提到了他们的老师,如化学竞赛教练刘红梅、班主任赵怀、张海光等,他们每天保持着“早起晚休”的作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到校陪伴学生早读的身影,成为“教师勤恳”的生动示范。老师们便是将“勤”融入到了事业当中,让“勤”成为了一种事业习惯。在历城二中,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每天校园中的最后一束光,一定是书记的手电筒!”20多年来,学校党委书记李新生几乎每天都是最晚一个离开学校的。
“领导勤政、教师勤恳、学生勤学”——这12字就是历城二中“勤志文化”最直观的体现。
五育融合 为学子织就成长底色
历城二中的教育图景始终高于分数竞争。刘泰鑫还记得高一入学军训时,学校邀请了越战老兵讲述那段难忘的历史,当老人展示战场伤疤时全场寂静的震撼,让他深刻理解了家国情怀的具体内涵。这种将爱国教育融入开学第一课的做法,是历城二中构建的“五育并举”体系中的常态。
近年来,历城二中育人成果多面开花,女足蝉联世界中学生足球锦标赛冠军,艺术团在全国第八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一举斩获声乐、器乐、舞蹈三大赛项的一等奖及三项优秀创作奖,获奖数量居全国首位,今年的“勤志之夜”草地音乐节更吸引北大、浙大等11所高校学霸组团助阵,成为全网热议的校园文化现象。今年5月,刘泰鑫受邀回校参加草地音乐节,热闹喧嚣的青春让他大受触动。“从新闻里、老师同学的转述里能了解到母校在艺术体育等多方面取得了耀眼的成绩,但真正站在这里,更能深刻地体会到母校发展得越来越好。”
科技社团是历城二中学子科研启蒙的重要载体。凭借丰富的科普资源和先进的科普理念,学校每年都会举办形式多样的科普教育活动;科技馆全年开放300余天,每年吸引上万人次的学生前来参观研学;学校累计收集学生创意超100万份,成功申请国家专利4367项……如今,科技创新教育已然成为学校极具特色的名片之一。赵桂瑜就受益于科技社团,他回忆,在科技社团里他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也为选择大学专业找到了方向;科技社团的实验课程,也锻炼了他的动手能力,为后面做科研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位毕业生的成长路径共同印证了历城二中教育的可持续性:张钰从班级53名到北大博士后的逆袭,刘嘉宁从竞赛选手到新能源领域研究者的转型,赵桂瑜从普通高考到中科院博士的跨越,刘泰鑫从高考失利到科创之星的突破……这些成长轨迹共同勾勒出历城二中的教育哲学:以“勤”为基,夯实成长底气;以“志”为向,校准人生坐标。
当“人生在勤 志达天下”的校训不仅刻在墙上,更融入师生的血液,教育便有了穿越时空的力量,在未来的教育征程中,相信历城二中定能培育更多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书写教育事业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