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正式接受过严肃戏剧课程的毕业生(Jonathan Anderson 曾就读于英国国家青年音乐剧团与美国华盛顿演艺学院工作室),以及社交媒体重度“爱好者”,这位新任创意总监把他的品牌首秀预热做成了一出引人入胜的多幕剧。
从巴斯奎特 (Jean-Michel Basquiat) 和李·拉齐维尔 (Lee Radziwill) 的宝丽来照片,到法国足球运动员基利安·姆巴佩 (Kylian Mbappé) 佩戴条纹领带的视频。
青蛙形状的针垫、印有小说《德古拉》和《危险关系》封面的手袋,以及一张由一个瓷盘和鸡蛋组成的发布会邀请函(这是创意总监在品牌档案中意外发现的一件作品的复刻)。
秀场开幕前的直播,是几段提前预录好的视频:模特们身着新季服装,无忧无虑地野营、垂钓、玩耍,如法国新浪潮电影般无拘无束的奔跑。
连明星们在房间中整理出发前的服装(同样身着秀场新品),也充满文艺气息。
在真实与虚构之间来回切换,像是对“严肃叙事”的消解,更激发了大众的好奇心,这恰恰印证了 Jonathan Anderson 在时尚界的独特地位 —— 他既是服装设计师,又是文化传播者。
迪奥品牌大使于适、青年演员李昀锐,美国流行歌手Rihanna夫妇,Pharrell Williams、Donatella Versace 等多位知名时装设计师在内的观众陆陆续续步入秀场空间 —— 巴黎荣军院。此刻,场地内饰已被装饰为一间以柏林画廊为灵感打造的艺术空间。
墙上悬挂着十八世纪法国艺术家让·西梅翁·夏尔丹(Jean Siméon Chardin)的两幅静物画作,一幅描绘了代尔夫特花瓶中的一束鲜花,另一幅描绘了一碗成熟的红色草莓 —— 它们分别由卢浮宫博物馆与苏格兰国家美术馆出借馆藏。
夏尔丹以其对日常生活细腻、真诚的描绘风格,在浮华的艺术时代中独树一帜。“在艺术常常关注过度和炫耀的时代,夏尔丹崇尚日常生活,用真诚和同理心取代了宏大叙事。” Jonathan Anderson 如是说。
展厅作为公共空间,六百余位重要宾客各自落座在木凳上,仿佛成为这场盛大艺术与时装仪式的见证者和参与者。秀场背景音乐由布鲁斯·斯普林斯汀(Bruce Springsteen)的歌声开场,像是一则预告抑或是引言,这些元素也自然融入了本季系列的造型之中。
品牌创意总监 Jonathan Anderson 的男装首秀共有67个造型,试图在“着装的喜悦”中找到过去与当下的共鸣。
他以细腻的手法将历史服装语汇融入现代男装轮廓中,犹如一场精彩的历史回顾:从“迪奥套装(Bar Jacket)”、燕尾服到十八至十九世纪男士马甲。
Jonathan Anderson还委托品牌高级定制工坊制作了一系列自1710年至1865年间男装的复刻,包括几件镶金边双排扣长礼服,无一不展现出柔韧与力量并存的剪裁实验,被诠释成可穿戴的艺术,构建出一种新的“仪式感”。
Jonathan Anderson 的资深粉丝会一眼认出他在造型搭配上的“小心思”,比如撞色领子的外套搭配条纹中筒袜、渔夫凉鞋。朴实的爱尔兰多尼戈尔粗花呢(来自这位创意总监的故乡)与军团领带的运用,使正装的设计语言焕发新的活力。
秀场单品的细节之处尤为精彩:玫瑰、精巧刺绣与带有洛可可气息的吊饰,延续了品牌创始人迪奥先生对十八世纪文化与英伦风格的钟爱;Delft、Caprice 与 La Cigale 三款品牌经典高级订制裙装亦被重新演绎,产生奇妙的火花对撞。
作为这个时代最为重要的设计师之一,Jonathan Anderson 完全懂得如何避免“照本宣科”,通过标志性的设计语言,辨识度高、取材于历史书籍的作品,将过去与现在、从档案中重新发现的旧物以及经受住时间考验的单品融合在一起。
本季的包袋设计亦体现出其对文学性的高度关注 —— 品牌经典的 Book Tote 化身为文学书封,包括法国诗人波德莱尔的作品《恶之花》与美国文学家卡波特著作《冷血》,写作与时尚在此完美交融。
他还邀请常驻巴黎的美国艺术家 Sheila Hicks 为 Lady Dior 手袋定制了多层流苏,暗示着今年迎来十周年的“DIOR LADY ART”艺术跨界项目会展开更多丰富的合作。
这是前所未有的迪奥男装,新任创意总监构想出了新的风格与衣橱。这是一场品牌关于 “风格” 的凝视与拆解、提问与回答,更是创意总监本人有关幻想、共鸣和优雅的当代表达。
“对我来说,这是一个解读品牌的过程,我们希望最终能从中找到答案,” Jonathan Anderson 接受采访时说,“当你走进像迪奥这样声名显赫的品牌时,一定不能惧怕过去。人们希望一个拥有历史的品牌展现历史,但也希望它能够被重新演绎;你需要深入研究,吸收它,然后重构它。”
品牌深厚的时装资产叠加年轻化的即兴创意,最终被谱写为献给想象力的颂歌。
作为一名全品类创意总监,Jonathan Anderson 的“品牌重塑”整个过程将持续五个系列——这足够让媒体、公众及消费者逐渐适应品牌全新形象带来的冲击。
而在场的观众似乎不需要时间去慢慢回味,纷纷起立鼓掌,毫不吝啬地表达对这位创意总监的赞扬。
新媒体内容总监:TAN
撰文:F哥
编辑:TAN H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