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年日本大阪世博会中国馆福建活动周展演项目名单正式公布,经前期推荐、选送、遴选等工作程序,三明市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古琴斫制技艺成功入选,传承人将携古琴斫制技艺和古琴演奏精彩亮相世博会舞台。
为全力做好此次展演活动的筹备工作,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局、市贸促会等多部门成立了筹备工作领导小组,紧扣“清新福建、创新福地”主题,市文旅局全力配合推荐最具三明代表性的非遗项目,力求在大阪世博会上向全世界呈现三明非遗技艺的匠心传承与文化魅力。
此外,现场还有35张涵盖三明市自然景观、人文历史、民俗风情的代表性图片以及5部展现三明经济社会发展的宣传视频入选。其中,由永安市融媒体中心选送的《竹福永安》与泰宁县文旅局选送的《静心泰宁》两部宣传片尤为吸睛,以中英双语视角,生动展现永安竹产业发展特色与泰宁山水生态之美,为福建周活动的生态主题宣传注入强劲动力。
千年斫制,琴动三明
古琴,亦称瑶琴、玉琴,神农氏曾“削桐为琴,绳丝为弦”,创造了我国古代最早的琴。古琴位于“八音之首”,是我国最早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斫制技艺与古琴艺术相伴相生,是对古琴进行精工细作的一种工艺技术。其工艺之繁、过程之艰,不可尽数。
制作古琴古称为“斫琴”,三明古琴文化历史悠久,其中大宋理学家朱熹、明代古琴大师杨表正对三明古琴文化有着深刻影响。
古琴斫制工序比较复杂,从选材到成品一般需要1-3年时间。匠人们以百年老杉为材,顺应木纹肌理打磨琴身,鹿角霜与生漆反复髹涂,历经十余道工序,终成音色淡雅的传世良琴,具有很高的艺术收藏价值。2022年1月,三元区古琴斫制技艺入选福建省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以琴为介,逍遥游心。古琴美在形制,美在音色,更美在其意境,一弦一音都承载着文化的精神与内涵。此次入选世博展演,三明古琴技艺得以让世界听见来自绿都山水的空灵之境。
竹福永安,翠色倾城
永安,这座被翠色浸润的“中国竹都”,以万亩竹林织就了一片绿色海洋。
走进九龙竹海国家森林公园,竹影婆娑间,层叠的竹浪随山势起伏,如一幅流动的山水长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林间负氧离子浓度极高,漫步竹径,竹叶轻响与溪流潺潺交织成自然的乐章,令人心旷神怡。
而永安“全笋宴”则是令人难忘的舌尖体验,永安人吃笋的历史可追溯至明朝,从“闽笋狮子头”的醇厚到“油淋手撕笋”的清新,每一口都是山野的馈赠。
永安这座城市的魅力不止于美景与舌尖,更流淌于匠人的指尖。国家级非遗永安大腔戏,以高亢唱腔在竹影斑驳的古村中代代传唱,有“弋阳腔活化石”之称。
而村内的竹编匠人则将竹篾化作篮、篓、灯饰,纹样古朴却灵动如诗,将竹以另一种方式长存于世。
近年来,永安以竹为媒,打造竹板材、竹家居等产业集群,更多次举办国际竹博会,让“以竹代塑”的绿色智慧走向全球。
以上部分图源:大美永安、三明日报
静心泰宁,丹霞秘境
泰宁,这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冠以“世界自然遗产”与“世界地质公园”双誉的山水秘境,以赤壁丹崖演绎着自然的鬼斧神工。
金湖碧波如镜,倒映着千岩竞秀;上清溪九曲蜿蜒,轻舟过处可见崖壁峭石与石刻,仿佛穿越亿万年时光长河;夜游九龙潭,光影与水波变幻莫测,使人醉心于此。
夏日乘筏漂流,所见之景皆成水墨丹青,而“甘露寺”“耕读李家”“猫儿山”等景区(点),同样展现出泰宁的悠久历史与无限魅力。
泰宁古城,则是丹霞山水间的人文瑰宝。明清古建鳞次栉比,尚书第的砖雕门楼镌刻着“汉唐古镇,两宋名城”的辉煌。
悠悠古城内,梅林戏的唱腔与胡琴声交织,国家级非遗的韵味在古戏台上流转百年。
若想品味泰宁的烟火气,不妨走进“舌尖上的泰宁”——碧玉卷以韭菜糊作为外皮,裹入肉馅、笋丝,色如翡翠、软糯咸香;游浆豆腐百年酵香,一口咬下便是时光的醇厚;金湖有机鱼“一鱼多吃”,鲜嫩肉质与多元烹法惊艳你的味蕾。
泰宁的山水亦滋养着好茶。泰宁岩茶生长于丹霞岩缝,汲取天地精华,岩韵中透着花香。如今,泰宁以“文旅康养”为轴,串联大金湖、九龙潭等景区,让游客在山水间品茶、问道、养心,感受“中国丹霞故事开始的地方”的独特魅力。
以上部分图源:泰宁文旅、微泰宁
三明以独特的美食、美景和非遗传承技艺
向世界递出一张饱含诗意的绿都名片
福建省旅游发展集团
fjlygroup
畅游八闽平台
cybmflxx
厦门文旅
漳州文旅
绿都三明
大武夷文旅
tmp_1258234832
平潭文旅
pingtandao61
四时福建
ssfj2023
转载来源:绿都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