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为了准时下班,断电、判刑、发奖金,中国能学吗?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05-25 12:34
业财融合服务中心 - 人事部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起,美国将产业持续向日本乃至亚洲转移,这股浪潮让日本经济迎来腾飞,但也埋下了过度内卷的种子。

内容图片

如今,日本竟从“过劳死大国”成功转型,随处可见员工享受休假和福利,加班时间大幅下降。优衣库推出上四休三的工作制;曾经因过劳死事件饱受诟病的电通,如今到点拉闸强制员工下班;三井住友银行给新人月薪增加5万日元;爱信精机更是开出入职即给百万日元的优厚条件

这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对我们又有哪些借鉴意义?

加班文化的反噬

上个世纪末,日本经济泡沫轰然破裂,无数企业陷入困境,曾经备受推崇的终身雇佣制土崩瓦解。彼时的东京街头,就业形势急转直下。

曾经每100个大学生中有81个能顺利找到工作,到了2003年,这个数字锐减至55人。僧多粥少的局面,让失业潮汹涌而来,也将日本人彻底逼成了“加班机器”。在这种环境下,“你不干,有的是人干”成为现实写照。

内容图片

十年后,四成日本人每天睡眠不足6小时,日本的平均工作时长跃居全球最高。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悲剧不断上演。2016年,一位年仅24岁的女大学生入职日本广告巨头电通,短短九个月,因每月加班130小时,每天仅睡2小时,最终不幸离世。

内容图片

这一事件在日本社会引发强烈震动,公司CEO不得不引咎辞职。2018年,该事件被拍成纪录片,再次将日本的过劳死问题推上舆论风口浪尖。民众这才惊觉,此前五年,日本全国至少发生了368起过劳死案例。

准时下班不再是梦

面对愈演愈烈的加班乱象,日本全社会终于达成共识,开始寻求改变。2016年,日本推出改革法案,明确规定员工超时加班,雇主将面临判刑,情节严重者最高可判半年,同时处以罚款。

此外,日本还大力倡导员工午休30分钟。企业也纷纷响应,有的公司设立战略卧室,为员工提供休息场所;有的发放早睡奖金,鼓励员工规律作息。

内容图片

在政府与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成效显著。如今,日本人均每天工作不到8小时,创下26年来的最低纪录。但日本社畜能走出加班文化,并非仅仅依靠社会舆论和企业自觉,劳动力市场供需关系的反转才是根源所在。

经济的下滑让日本年轻人对未来充满迷茫,越来越多人选择躺平或陷入内卷,生育率持续走低。日本人口出生率从90年代的11‰一路降至现在的6‰,劳动力人口较90年代减少了10%。

内容图片

劳动力的短缺,让就业市场形势发生巨大转变。去年,日本大学生就业率高达98%,企业之间甚至开启了“抢人模式”

我们的反内卷之路

看着日本企业如今的抢人画风,是不是让我们倍感熟悉?当下,我国同样面临着出生率走低、打工人疲惫不堪的困境。周末要么在加班,要么只想躺平,拖家带口的更是只能咬牙坚持。不过,办法总比困难多,日本的经验为我们提供了思路。

法律层面,日本推出的超时加班雇主判刑、罚款的法案,明确了企业责任,对遏制过度加班起到关键作用。中国可进一步完善劳动法律法规,细化对企业违法加班的惩处措施,加大执法力度,形成强有力的法律威慑。

内容图片

例如,对于长期违规要求员工超时加班的企业,不仅处以罚款,还可限制其招投标、信贷等经营活动,倒逼企业规范用工。

企业管理方面,日本企业设立战略卧室、发放早睡奖金等做法,体现了对员工关怀的创新尝试。中国企业可以学习这种思路,优化内部管理制度,营造健康的职场文化。

劳动力市场调节上,日本因劳动力短缺倒逼企业改善用工环境的经验值得关注。中国虽人口基数大,但随着老龄化加剧和生育率下降,未来也可能面临劳动力结构变化。

内容图片

当下应未雨绸缪,通过政策引导,推动产业升级,提高劳动力素质,避免陷入低水平的“加班竞争”。同时,借鉴日本企业的“抢人”策略,引导企业提升薪酬待遇、优化工作环境,以吸引和留住人才。

此外,日本全社会形成的反加班共识,促使政策有效落地。中国也需要加强宣传教育,提升公众对合理工作时间的认知,鼓励员工维护自身权益,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反内卷合力。

内容图片

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在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与我们有着诸多共通之处。他们走过的路,我们或许正在经历,从他们的动漫、偶像,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经验教训,都值得我们深入总结学习。我们在借鉴其经验的同时,也应结合自身国情,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反内卷之路。

素材源自@直男财经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