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组委会发布消息称,全红婵虽随队抵达武汉,但因脚踝、手腕关节劳损及腰部旧伤复发,经医疗团队评估后决定退赛。
这姑娘才刚满18岁啊!东京奥运会一战封神,巴黎奥运再夺两金,多少人以为她会一路开挂,结果伤病成了她最大的对手。从去年开始,全红婵的“发育关”就频繁被提起——身高长了7厘米,体重涨了7公斤,动作变形、压不住水花,连她自己都说“找不到以前的感觉”。为了控制体重,教练陈若琳曾要求她节食加高强度训练,但肌肉疲劳和旧伤反复发作的代价,现在看可能得不偿失。
“天才少女”的光环背后,是无数个忍痛咬牙的瞬间。2022年腰伤缺席全国赛,2023年脚踝复发退出世锦赛选拔,2024年直接住院治疗……这次退赛前,她刚在北京世界杯总决赛拼下一枚双人金牌,单人项目却输给陈芋汐,赛后那句“体重涨了动作也会变形”听得人揪心。网友心疼归心疼,但竞技体育的残酷就在这儿——你弱了,对手不会等你。
伤病只是表象,更深层的矛盾浮出水面。有人质疑教练团队的科学性:发育期一味靠节食和加练控体重,是否透支了运动员的身体?全红婵的案例绝非孤例。伏明霞、郭晶晶转战跳板,任茜、贾童因发育退役,陈芋汐一天称10次体重……女台选手的“青春饭”现象,背后是整个项目对低龄化、轻体重的畸形依赖。当14岁的全红婵跳出466分时,掌声背后是否有人想过,这种极限训练模式能撑到18岁吗?
退赛未必是坏事。按规则,她凭借奥运冠军身份仍能直通世锦赛和全运会,但粉丝更希望她彻底养好伤。毕竟,2025年还有三大战役等着——7月新加坡世锦赛卫冕、11月主场全运会冲金,以及冲击职业生涯大满贯(只差世界杯总决赛单人冠军)。若因短期赛事加重伤势,恐怕得不偿失。
舆论场的另一面更值得警惕。家里盖房被骂“搞特殊”,赞助商活动站C位引发粉丝互撕……这次退赛消息一出,竟有人揣测“是不是家里出事”“和教练闹矛盾”。运动员也是人,不是机器,可总有人恨不得把她绑在跳台上永不谢幕。
全红婵的困境,何尝不是中国竞技体育的缩影?培养一个天才,需要科学、耐心,更需要破除“唯金牌论”的执念。否则,下一个“伤仲永”的故事,可能就在不远处。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作者 | 本文转载自@小羊
图片 | 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