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伴随共同成长 展商同台“暗中较劲”“文博会是我们每年不见不散的约定”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05-23 12:03
商标服务中心 - 服务中心

深圳新闻网2025年5月23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丽)千年文物“潮”出圈,“顶流”天团齐汇聚,第二十一届文博会如约而至,全国文化产业领军企业、新兴业态代表齐聚鹏城,开展首日即呈现交易活跃、创意迸发的盛况。海内外展商与观众共同见证一场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顶流盛宴,热情地送上如潮好评。

推动各地文创产业盘活创新

昨天上午10时许,搭乘地铁从福田赶来的张先生与常女士已逛起展馆,在朋友圈发出首波观展动态。这对在深圳生活了20多年的夫妻还翻出之前多届文博会的历史照片与现在对照,自豪地告诉记者,他俩是这场文化盛宴升级蝶变的见证者。

“年轻时追新求变,现在更珍视这份文化情怀,20多年间,我们的观展从‘猎奇打卡’转变为‘文化寻根’,文博会成了我们每年一次不见不散的约定。各地文创成果在此交会,既解乡愁、又焕发活力,真切感受到各种文化新业态的涌现,也感觉自己更年轻时尚、更有文化了。”

与文博会一起成长的不光有深圳人,还有许多远道而来的客商。辽宁出版集团有限公司经营管理部负责人崔征宇已经连续四届参展,“见证了文博会从规模扩张到内涵深化的升级转型,现场展品真是越来越有看头了。”崔征宇利用午餐空档,饶有兴致地从参展“切换”到逛展模式。他提出,“跨地域的良性竞争与互鉴,正在构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生态。无论是展馆面积规模、布展精美程度,还是展陈区域创新、时尚元素导入等,文博会成功打造了一个整体性的文化品牌。尤为可贵的是,借助文博会这一文化创新舞台,来自国内各个省市的参展商每一年都在暗自相互比较、借鉴、学习,这种同台竞技倒逼着所有参展方突破舒适区,从而推动了各地文旅服务和文创产业的进一步盘活与创新。”

期待借文博会找到多元合作伙伴

“千山绿遍杨梅红”个展首次在文博会舞台上绽放,优秀女画家、知名艺术教育机构创始人杨梅红携近5年创作的油画、水墨、综合材料等大型艺术作品参展,传递自然主题下的时代生活美学,她告诉记者:“文博会的新鲜感与丰富性十分令人振奋,一定要找时间细看其他展区。”

文博会不仅是文创产品的展示平台,更是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首次参展文博会的国博(北京)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廖飞在点赞文博会“氛围好、专业观众质量高、参观客流量大”的同时,也提出期许:“文创产品的核心在于让文物活起来,让文物背后的文化内涵深入人心,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文博会作为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重要推手,国博团队将与更多文创企业展开深度合作,探索更多可能,让更多人感受到文化的温度和力量。”

展馆内,杭州和璇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创始人宋伟博士携团队研发的智能钢琴机器人以精准演奏、美妙旋律引发围观。“文博会不仅展示了各类前沿的文创新业态、新优势、新场景、新消费,更精准定位了‘文化+科技’的众多产业结合点,无论是企业IP打造,还是钢琴机器人的智能化升级、场景应用、文创周边产品打造等,都给团队带来了新颖的视角,开阔了思路。”企业于今年4月刚成立,这位创业者透露,展会首日已有厂商抛出合作橄榄枝,期待能借文博会找到多元合作伙伴,打通智能+文化产业链,让文创之路越走越宽。

(深圳特区报)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