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别开生面的幼儿园美育活动,5月19日在漳州台商投资区火热开场。几十位老师齐聚一堂,打破学校和区域的界限,聊怎么让孩子们在美育中玩出创意,种下美好心灵的种子。这活动不光是老师们交流经验,更是给幼儿教育注入了一股新鲜活力。
活动在闽南师范大学漳州台商投资区附属幼儿园举行。主办方请来了几位大咖,像梅沙幼儿园的孙晓雷老师、福建幼儿师范的陈秉龙主任,还有福建师范大学的胡泊教授。他们不是来摆架子,而是实打实分享怎么让美育变得更好玩、更实用。老师们来自不同学校,有幼儿园的,也有小学的,甚至还有中学的,大家坐在一起,脑洞大开,讨论怎么让美育不只是画画唱歌,而是真正点亮孩子们的想象力。
为了让大家更明白,孙晓雷还搞了个工作坊,名字很长,叫《在幼儿美育素养中,幼儿创新思维的设计与发展》。别被名字吓到,其实就是教老师们怎么引导孩子们动脑筋。他用了一个叫“N731头脑风暴法”的工具,带着大家分组讨论,先是抛出各种奇思妙想,再把这些点子整理成可行的方案。老师们玩得不亦乐乎,感觉就像自己也变成了大孩子,创意一个接一个冒出来。
现场还有个暖场游戏,特别有意思。大家通过互动小游戏,很快打成一片,气氛热热闹闹。孙晓雷还带着大家复盘,总结怎么让孩子们的创意从零散的想法变成一个完整的作品。比如,孩子们画了一只小鸟,老师可以问:“这只鸟想飞去哪儿?它会遇到什么朋友?”一步步引导,孩子的想象力就全被激发出来了。
另一位大咖胡泊教授,讲了“慢观察”的理念。啥叫慢观察?就是别急着让孩子画出最漂亮的画,而是让他们慢慢感受周围的世界。比如,带孩子们去看看花、摸摸树叶,再让他们画下来,画得不像也没关系,关键是感受美、表达美。胡泊说,美育不是非要教孩子画得像大师,而是让美自然地出现在他们的生活中。这话让不少老师点头,觉得特别有道理。
这场活动还有个特别的地方,就是不同学段的老师坐在一起聊。幼儿园的老师说,孩子们喜欢自由发挥,但有时候管不住自己。小学的老师说,他们的学生更需要引导,但创意也不少。中学的老师则分享,青春期的孩子更喜欢酷炫的艺术表达。三个学段的老师凑一块,碰撞出了不少新点子,觉得美育其实可以像搭积木一样,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这场研修活动就像一座桥梁,把不同学校、不同学段的老师连在了一起。大家不仅学到了新方法,还感受到了一种共同的使命:让孩子们在美育中找到快乐,找到自我。活动结束后,老师们都说,回去要试试这些新点子,让课堂变得更有趣。
这场活动最大的意义是什么?它让老师们看到,美育不只是教孩子画画唱歌,而是帮他们打开一扇窗,看到更美的世界。中国在幼儿教育上越来越重视美育,这不仅是给孩子们的一个礼物,也是对未来的一种投资。你觉得,什么样的美育活动能让孩子们更爱学习?这个问题,值得大家一起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