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湖北日报
入夏后的北湖夜市,日均客流量高达1万人。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肖杨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肖杨
通讯员 吴一篇
“您有新的美团外卖订单,请及时处理。”5月18日,天门市中山大街“茹菓”饮品店,何力将3杯杨枝甘露塞进外卖袋,袋口还挂着凝结的水珠。不一会儿,外卖骑手匆匆而来,又急忙离去。
几年前,何力和妻子之前还在深圳工作,后来跑到荆州学习制作年轻人喜爱的鲜果茶系列,回到天门开了一家小店。“做就要做品质好的,不打价格战。”何力精心挑选新鲜水果,确保饮品具有良好的口感与新鲜度,回头客越来越多,复购率逐渐攀升。
何力说,旺季时每天可卖出鲜果茶100余杯,线上团购、外卖的销售量占到一半。
近几年,随着沿海地区产业结构调整,超过8万名天门籍服装人返乡创业就业,天门纺织服装类市场主体已超过6800家,电商平台注册店铺达到1万余家。随之而来的,是当地餐饮经济持续升温,逐渐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来自美团的数据显示,2023年,天门市的商户数、交易额、订单量分别同比增长27.78%、21.47%和26.39%,2024年的商户数增长了30.7%,今年1月至4月的交易额增长了24.73%,其中东北菜、冰激凌、砂锅火锅等成为热门餐饮品类,多项餐饮消费指标增长速度位居全省第一。
“90后”罗台锋曾是广州“湖北村”的一员。随着身边朋友陆续从大城市回到家乡,罗台锋目睹着县城的业态渐成大城市“翻版”,便萌发返乡做餐饮的想法。
回乡前,他考察了猪脚饭、螺蛳粉、汤粉等年轻人喜爱的热门品类,在广州沙河街道吃到一家正宗的螺蛳粉后,决心学手艺回乡开店。结合天门人的口味特点,罗台锋对螺蛳粉进行创新。“汤底选用天门特产黄潭米粉底汤,外面几乎吃不到。”该店旺季时每月可卖出上万碗螺蛳粉。
从纺织转型到餐饮、电商等领域,不仅激活了本地消费内需,丰富了消费业态,还激发出新活力。近两年,天门市商务局组织发放“惠购湖北”零售餐饮消费券,通过直接补贴消费者,刺激消费市场的活跃度。该局副局长汪洁萍介绍,2024年,天门市线上餐饮业总销售额达到8.35亿元,同比增长18.1%,今年1月至4月同比增长5.8%。
政策的强力支持、数字基建的下沉,为餐饮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烤肉店老板刘建威深感认同。刘建威的父母曾在广州服装行业打拼,2012年回乡创业投身天门餐饮业,目前在省内经营10多家餐饮店。
在他看来,沿海返乡的天门人对团购、外卖等模式接受度更高,不用专程做很大折扣,一些到店的消费者看到有团购自然就会选择用,“门店现在几乎三分之一订单量来自团购,周末可达一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