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寿险公司的梦魇:连续亏损15年!净资产负数增长,情何以堪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05-22 16:03
企业信息化服务-企业CBD - 市场部

生不逢时,无奈大半生。不断恶化的生存处境,有时不知该怨谁,怨天怨地怨空气?有这样一家企业,就面临这样的处境。

这家寿险公司,于2025年3月刚刚低调过完16岁生日,这一年也算得上是新15年的开局,然而这样的开局堪称是一场梦魇的延续。

在2025年4月29日召开的一年一度股东大会上,没有未来的畅想,只是现实的面对,听取的只是偿付能力情况回顾与分析,还有股东资质与行为等有关情况的评估,通过的只是董事会、监事会工作报告的议案,因为现实足以让这家险企焦头烂额。

这家险企于2009年3月成立,已满15年,年年亏损,无一例外,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已累计亏损19.96亿元。正因如此,这家险企净资产为-2.99亿元,创下新低。

我们就暂且称这家险企为“它”吧。

净利年年为负

净资产负数增长

它的生平经营颇为波折,前身为新光海航人寿。前几年经营方面的技术性亏损可以理解,但光景不长,股东海航出事完全打乱了经营节奏,经营长期停滞不前。

好在2018年,新股东的进入,加上增资的同步推进,让新光海航人寿看到了一丝希望,现在看来,这一丝希望也只是一种奢望。

在这次增资中,海航集团彻底退出,柏霖资产(现正名为“深圳市为顺正新投资”)、香江金融、国展投资、乐安居和冠浦地产等公司接手,成为新光海航人寿的新股东。新光海航人寿的股权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其中,新光人寿持股比例降至25%,柏霖资管与香江金融并列成为第二大股东,分别持股20%。

随着股权的变更,2019年6月,新光海航人寿正式更名,于是有了它的诞生。当时行业也对这家更名换姓的险企充满期盼。然而,谁曾想,更名后的它,在经营层面依然难走出亏损的旋涡。

具体来看,2009年至2024年,它的净利润分别为-0.41亿元、-0.49亿元、-0.72亿元、-0.90亿元、-0.86亿元、-1.08亿元、-0.82亿元、-0.99亿元、-0.88亿元、-0.79亿元、-1.10亿元、-1.62亿元、-2.65亿元、-2.55亿元、-1.66亿元、-2.07亿元。2025年一季度,其净利润为-1.95亿元。

可以看出,这家险企自成立以来,从未有过盈利,甚至在近几年,其亏损数额更大。

不仅如此,近年来,它的净资产也在大幅缩水。偿付能力报告显示,它的净资产持续下降,已从2021年的4.3亿元下降至2025年一季度的-2.99亿元,超过了2017年底-2.17亿元的历史低点,也意味着它已经处于资不抵债的处境。

偿付能力吃紧

互联网业务暂停

经营不景气,资本金消耗,让它的处境左右为难。不仅如此,它的偿付能力也并不乐观。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它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00.81%,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17.47%。尽管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较2024年四季度末提高了6.94个百分点,但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数据较2024年四季末下降了约14.58个百分点。

4月30日,它发布公告称,于2025年5月1日起暂停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而这样的变化,或许是基于偿付能力惹下的祸。据悉,根据《关于进一步规范保险机构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规定,保险公司(不包括互联网保险公司)开展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应具备以下条件,即:

连续四个季度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达到120%,核心偿付能力不低于75%;连续四个季度风险综合评级在B类及以上;连续四个季度责任准备金覆盖率高于100%;保险公司公司治理评估为C级(合格)及以上;原银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根据预测,它在下季度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将为93.24%,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12.20%,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将再度逼近监管红线100%。

股东情何以堪

唯有“增资”解难

当初更名前后的它,其实一度让股东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在增资一时难以实现时,股东甚至无偿帮助,无偿捐赠真金白银。

早在2020年时,它当时谋求增资,拟增资7.5亿元,增资后注册资本由12.5亿元增加至20亿元,由新光人寿出资1.875亿元,香江金控出资2.5亿元,柏霖资产出资2.5亿元,乐安居出资6250万元,增资完成后,新光人寿、香江金控、柏霖资产三家将并列第一大股东,均持有它的25%股权。

但增资事宜推进得并不顺利,它只好另做打算。2021年3月,它分别与柏霖资产、国展投资签订协议,并获得两家股东现金捐赠4.5亿元、0.5亿元,捐赠资金计入资本公积。也是这次捐款使得它的业务规模快速增加,例如,2021年保费收入15.7亿元,同比增长751.8%。

但是好景不长,生不逢时,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让行业直面挑战,背负压力,更何况经不起风雨的它呢。说到底,要么股东增资,要么股东让位,别人增资。

还真是,股东拟集体出走。

2021年7月,它的一大股东新光人寿拟将所持有的25%股权全部转让至红豆集团,同时,它还谋划扩大增资额,拟增加注册资本金25亿元,增资完成后注册资本金将增至37.5亿元。但这份增资同样没有下文。

2024年4月份,一家中小寿险公司的四名股东在北京产权交易所“匿名”转让手中持有的65%股权。从公开信息看,这65%的股权为四家股东共同持有,挂牌采取集中方式进行招商,挂牌起止日期为2024年4月12日至2024年5月24日,如果没有征集到意向合作方,将按照5个工作日为一个周期延期,直至征集到意向合作方为止。

虽然这次挂牌未透露险企名称,但从各项信息看,市场锁定了它。而根据转让的股权数,业内推测这四家股东应为深圳市为顺正新投资(原名“深圳市柏霖资产”)、香江金融、国展投资、乐安居四家股东。想当初,正是这四家股东前来拯救,为何现在又如此绝情要分手,这背后可能有太多的无奈。

增资不成,转股后再增资也不成,它在2024年年报中只能这样说,增资计划未能如期完成,公司将维持现有业务以维持未来经营活动中持续取得净现金流入的能力,同时,还计划在2025年度推进增资工作。

回想去年年初,它的掌门人曾预料到当前公司还处在一个比较艰苦的爬坡时期,各业务线、各机构需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项年度任务目标,实现稳健经营是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它的当家人也说,坚持降本增效,坚持效率优先,坚持以点破局,等等,要走出一条具有它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

它不是口口声声说,“公司拥有一支专业能力强的管理团队。高管成员不仅有大型寿险公司管理岗位的资深人士,还有国际化寿险公司经营管理经验的专业人才,积累了寿险行业数十年丰富的工作经历,深谙市场规律”吗?成绩单一交,连市场都无语了。

15年的答卷,股东情何以堪,掌门人、当家人情何以堪,管理团队情何以堪?

新15年开局了,它的梦魇,还在延续。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