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看到有博主在晒自己的存款。
他是80后,早些年靠做生意起家,他说自己从月薪5千干起,如今几十年下来,资产早已过了八位数。
这几年看着身边的同龄人为了赚钱奔波劳碌,自己却早早过上了退休生活,言语间都是安逸。
很多人看到后,都在他的留言区中接好运,希望有天自己也能实现资产的原始积累,早日实现财富自由。
每当看到这种帖子,我们都会羡慕别人赚钱的容易,也羡慕他们能拥有这么大的财富体量。
但真正回到现实生活中就会知道,这样的人往往只是极少数。
现实和网络之间的巨大鸿沟,让我们误以为“财富自由”者比比皆是。
倘若给家庭存款数一个分级,你会发现,我们中的绝大部分人,远没有网络上那么光鲜亮丽。
DeepSeek就将家庭存款分了8个等级,从财富的起步阶段到稳定阶段,不妨来看看,目前的你处于哪一层?
01
第一层:
蓄势待发(月光状态)
刚开始赚钱时,很多人都有一个感受:赚来的钱根本不够花。
每个月刨除房租、吃饭、交通成本后,基本所剩无几。
我身边就有同事,刚开始工作不到一年,每次要出差都会愁眉苦脸,因为差旅要先垫付才能报销。
收支将将平衡的他,每次遇到这种情况都得向父母借钱。
还有的人,背负着贷款或育儿的压力,赚的钱存不了多少。
基本上没有应急资金。
他们的困境也是大部分人生刚刚起步,手头拮据的年轻人所共同面临的。
这时候,尝试记账、控制消费,让每笔钱花到刀刃上,也是这个阶段的人不得不做出的决定。
02
第二层:
破土重生(5万以内)
在我身边,很多人会将5万存款当作自己存款的一个小里程碑。
这时候,你的手中有了点应急资金,不用害怕突然的生病或毫无预兆的裁员。
看到有博主分享,说自己存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五万块。
那是一种什么感受呢?
虽然躺不平,但不想特别累的时候,可以短暂休息一下。
可以在天气冷的时候,不再犹豫共享单车还是打车。
也可以在心情emo的时候,偶尔吃上一顿上百块的饭。
虽然它不是一笔很丰厚的资产,但至少,它是大部分初入职场的人,为自己存下的第一笔钱。
也是我们大部分人财富的起点。
03
第三层:
根基初立(10万级)
到了这个等级,很多人都养成了固定存储的习惯。
有人分享说,自从有了小孩,就感受到了什么叫花钱如流水。
他家每个月强制储蓄2000块,即便偶尔要动存款周转,但至少不用为突发情况惊慌失措。
上次家里有人生病住院,押金就得交两万块的时候,他们才真切意识到了什么叫:家有余粮,心里不慌。
这件事也坚定了他日后定期存款的念头,他的目标,是从每一个十万块入手,逐步构建起属于自己家庭的财富壁垒。
其实处于这个存款等级的家庭还有很多,他们不再一拿到钱就着急消费,也不会将绝大多数资产拿去还债。
而是逐步去建立自己的消费等级,旅行可以有,但一年最多一次,大餐可以有,但都是在纪念日的时候。
手机该换不该换的时候一律不换,本着能省一点是一点的态度,不断让银行卡上的数字一点点增多。
也是他们的理性,让家庭财富积累不断升级。
04
第四层:
向上生长(30万级)
前些年,看到有读者在社交媒体分享,说自己存够了人生中的第一个30万。
这时候的她,已经参加工作5年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这都是个不太容易达成的目标。
一年存款六万块,便意味着一个月要固定存款5000块,去除生活必要成本,基本到手月薪都得在1w左右。
她却说,自己当年选择一毕业就来一线城市,为的就是不让日后的自己为钱发愁。
30万对她来说,不仅是人生的第一笔财富,也是对自我价值的一种肯定。
后来,她一路向上,组建家庭,生育儿女。
也将自己先前的财富管理用于家庭中。
她甚至还为家庭设置了专用账户,让教育、医疗、养老账户各司其职,优化财富配置方式。
这种结构化存款方式,也让安全感有了具体形态。
05
第五层:
静待花开(50万级)
到了50万这个等级,已经算中国家庭中的佼佼者了。
前些天看到一组数据,是央行公布的,说截止到2024年9月,中国住户存款达到了149.71万亿元。
很多人都觉得中国人太能存钱了,但真正将这个数据换算到14亿人的头上,人均存款数约为10.6万。
也就是说,按照家庭3口人来算,如果你的家里有30万的存款,你已经过得很好了。
如果有50万存款,在央行的数据中,你已经占到了前0.37%,你的家庭已经占到了差不多前1%。
对于这个等级的家庭来说,如何降低负债率,提升资金流动性,并在过程中理性控制投资风险,成了他们需要做的事情。
06
第六层:
稳健生长(百万门槛)
前些年,我们曾追求过万元户,后来又开始追求“百万富翁”。
好像拥有百万存款,对大部分人来说,都是个可望不可及的梦想。
DeepSeek回答说,根据估算,存款在百万以上的家庭,全国有200万户到500万户之间,占全国家庭总数的0.4%-1%。
对比这个回答,再看看网络上的各类帖子和视频,你一定会发现一个现状:
很多时候,那些视频中看起来光鲜亮丽的生活现状,无非是一小部分人的生活呈现,或者一群人的生活包装。
基本上能到这一等级的人,已经是很少的部分了。
他们会配置资产投资的比重,财富杠杆的一端是利率低的保本产品,另一端是基金股票等中高风险投资。
对他们来说,单纯的财富积累已不再重要,他们会更注重培养孩子的理财观,提升家庭的财商,让财富能在家庭中积累和流转起来。
07
第七层:
厚积薄发(100—300万)
很多人说,七位数是人生一个分水岭。
当你的资产数量到达这个等级时,只要心态足够好,生活也能相对从容。
这批人中,有人工作相对稳定,年收入比年轻时提升了不少,有人开了个不大不小的公司,现金流还算健康。
看过有人分享,说自己今年37岁,家庭存款200万,贷款不多,公积金足够覆盖。
如今能实现每年一次出国游,想看的演唱会能买票去看,虽然养育孩子很辛苦,但只要不过分卷娃,每月的家庭收入也完全能有结余。
相对于过往那些年的拼命赚钱,如今快四十岁的他们比同龄人更早地注重身体的健康。
他们更多关注的,是如何让财富服务生活,而不是被数字绑架。
08
第八层:
生生不息(300万以上)
坦白讲,虽然网络上动辄豪车名表,奢侈品和国际学校,但到了现实生活中,却很难见到存款超过300万的家庭。
网上有个帖子说,即便在薪资较高的北上广,家庭资产能达到300万的,也不过10%。
有人吹捧,说到了这个阶段的人,一定能做到送父母去高端医疗,让孩子读国际学校了。
但也有存款400w的人现身说法:年年旅游可以,但不一定能有时间,高端医疗没有,虽然可以有,但感觉三甲更靠谱点。
至于国际学校,那是真没有,读不起。
也就在超市、饭店、酒店上相对自由点。
但他们这群人,虽然财富积累相对多了,但对他们来说,月收入也同样重要,他们比一般人更担心裁员和空窗期,也会更加注重资源和人脉的维护。
财富对于他们来说,不仅是账面的一个数字,也是他们试图想要超越的局限。
而想要达到这个存款等级,知识、情感、健康、情商缺一不可。
这或许也是我们大部分人穷极一生,想要达到的人生状态。
09
总结上述存款等级,十点君简单分个类:
起步期,1-3级,解决生存焦虑,培养储蓄习惯。
布局期:4-6级,平衡风险与收益,布局家庭保障。
稳固期,7-8级,从“赚钱”转向“守钱”,追求财富的长期价值。
目前的你,正处于哪个阶段呢?
回看这些阶段,你会发现无论身处哪个阶段的人,都有自己的追求,也有自己的烦恼,也都在追求向下一个阶段迈进。
而这个世界上的大部分人,都是如你我一样的普通人,都在努力挣钱,努力攒钱,为的就是多给整个家庭存上一笔备用金。
这笔备用金,可能是新手父母为宝宝存下的教育基金,也可能是中年夫妻剩下的还贷的钱财,或者是为人子女为父母准备的医疗备用金。
你可别小看这笔钱,无论是10万,5万,或者1万,那都是关键时刻能托起整个家庭的底气。
存款设置等级的意义,从来不是让我们望洋兴叹,看着高额数字感到焦虑。
而在于引导我们为了一个更高远的目标向上攀登,设置适合自己家庭的财务策略,找到适合家庭的财富节奏。
最好的理财方式,从来不是焦虑和攀比,而是开源节流+理性规划。
这样,我们的存款才能逐步升级,我们的心态也能更加健康。
图源/视觉中国
来源/十点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