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吃过鹿肉吗?如今,餐桌上最常见的就是牛羊猪肉,似乎很少有人吃鹿肉了,也有不少人觉得鹿肉很难吃,然而,在我国,食鹿的历史非常悠久,其做法也是多种多样,在《礼记·内则》中,更是记载了鹿肉干、鹿肉酱的做法,周天子更是将鹿的里脊肉列入八珍食材,到了汉代,还有着鹿肉鲍鱼笋汤、鹿脍等美食,可见,在古代,鹿肉是我国皇家贵族餐桌上常见的珍贵肉类之一。
等到了清朝时期,鹿肉更是风靡一时,当时皇家每年都要在围场开展猎鹿活动,还会设立专门的鹿肉处理部门,把鹿肉用于祭祀、赏赐、宴会等,据悉,康熙皇帝在宴请臣子时,宴席上也常能见到鹿肉干、鹿筋、鹿尾的身影。此外,吃鹿肉鹿血在一些古代文学影视作品中也很常见,看过《红楼梦》的都知道,在第四十九回中,有着贾宝玉在芦雪亭烤鹿肉这么一出,由此可见,鹿肉是我国古人的重要肉食来源之一,深受皇家贵族的喜爱。不过,大家有没有发现,到了现代,为何就很少人吃鹿肉了,这是为何呢?是因为肉类很难吃吗?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鹿肉,一般就是指梅花鹿和马鹿的肉。它能在古代受众度高,主要是因为鹿是典型的食草动物,生性胆小,体型也不大,比起野猪、狼、老虎等动物来说,攻击力相对较弱些。捕猎起来就相对更容易,再加上数量众多,也就成了古人狩猎的首选之一。
然而,对于鹿肉,褒贬不一,就像羊肉,爱吃的人对它“爱不释手”,觉得鹿肉味道鲜美,瘦肉多肉质有嚼劲,而不爱吃的人对它恨之入骨,觉得鹿肉肉质粗糙嚼不动,而且还有股浓重的骚味,吃多了还容易上火,所以很多人接受不了,其实,鹿肉究竟好不好吃,说到底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说实在的,鹿肉要是选的2岁以内的鹿,且在做得好的情况下,鹿肉还是不难吃的,这主要是因为养殖的鹿不阉割,年龄越大的鹿,肉质就越柴越膻,而养殖户养殖鹿主要也是为了割鹿茸,鹿肉基本是老鹿的肉,这也就解释了为何很多人说鹿肉柴、膻。
其实,鹿肉除了在我国古代常见,在欧美地区也有食用。比如,在德国,人们会用纯鹿肉来制作香肠,经过烟熏风干后可切片生吃,也可与三明治、意面等主食搭配,吃起来口感咸香鲜甜,风味独特,深受当地人喜爱。
而在俄罗斯的一些城市,人们会将鹿肉配以蒜末、酱料等佐料腌制后放入炉中烤制,吃起来软嫩多汁,香气扑鼻,是一些人钟爱的美食之一。
此外,在哈萨克斯坦,人们会将梅花鹿的肉剁碎拌入洋葱、姜来制作饺子,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喜欢吃它的人更是无鹿肉不欢。
由此可见,鹿肉实际上并不如网友们所说的那么难吃,反而在一些地方,对于爱吃的 人来说也深受欢迎,所以,难吃也并不是如今人们很少吃鹿肉的主要原因。那么,为何现在很少人吃鹿肉了呢?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鹿肉价格贵且烹饪难度高。因为鹿的养殖成本本身就高,再加上出肉率低等因素,其价格昂贵,一斤能卖到20~80元,比猪牛肉都贵了。另外,好吃的肉都强调“脂肪分布均匀”,而鹿肉瘦肉率高,脂肪含量低至3%左右,做的不好吃的话吃起来比较柴而膻。所以对于烹饪技巧要求较高,普通的清炖或者料酒去膻肯定不太行,通常需要配上花椒等佐料采用烧烤、煎、炸、炒等重口味的烹饪方式。简单来说,就是贵还难做,做不好还难吃。既如此,那为何人们不选择清炖都嘎嘎香的猪羊肉呢。
第二、鹿的饲养难度大、繁殖能力弱成活率低。就拿梅花鹿来说,它们对生存环境和食物都很挑剔,喜欢生活在寒冷的宽敞地区,胆子又小,一旦受惊,就会出现强烈的应激反应,乱冲乱撞。而且不好伺候,每天要“多吃精吃”也就算了,出肉率还低,长到出栏都需要个两三年,喂食时,更是需要很熟悉人的去喂才行,生人喂受惊后它可能出现不进食、生长迟缓等现象,要是人工养殖的话,需要投入的人工、场地、时间成本就很高了。另外,要想规模化的养殖出售,就得繁殖快出肉率高,而梅花鹿一年才繁殖一次,一次生一胎,成活率还不高,要是批量养来卖肉,这得多不划算?
第三、鹿浑身是宝,不舍得杀。养殖户养鹿的目的主要是取鹿茸,要知道,鹿的鹿茸、鹿肉、鹿血、鹿骨、鹿鞭都是宝,尤其是鹿茸,更是不可多得名贵药材,价格昂贵,根据规格质量的不同,在市场上,一斤鹿茸就能卖到两千到上万元不等,而且鹿茸一年能割两次,此后年年可收,相比之下,鹿杀了就没了,而且肉的价格相比鹿茸便宜很多,一斤才20~80元左右,一头成年梅花鹿出肉率就算有120斤,也才2400~9600元,可见鹿茸比鹿肉值钱得多,养殖户们才舍不得杀鹿卖肉呢!如此一来,市场上流通的鹿肉自然也就稀少了。
所以,总的来说,鹿肉之所以很少人吃,主要是因为鹿肉既不比牛羊猪肉好吃,也不如牛羊猪好养活好烹饪,价格还比猪肉贵个几倍。在此情况下,人们选择更亲民的猪牛羊肉显似乎是更明智的选择,买鹿肉的人少了市场需求也就少了,卖的自然也就少了。
对此,大家有何不同的见解?大家觉得鹿肉好吃吗?